客製化產製。
政委意思是說將來的售價?為了儘可能讓民眾負擔的起理想的呼吸防護,所以團隊一直努力優化讓成本持續下降,目前單一製作成本已經降到大約早期的 1/5,我們最終希望可以控制在 700 元到 2,000 元內。
我們也會自己戴。
因為要解決檢測經費的問題,如果不在意這個的話,其實可以很快。
時程上主要有一個考量跟材料有關,不曉得政委會不會在意,如果我們要做完 ISO 檢測的部分,就還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是的,剛才突然想到如果政委願意有興趣的話,我們也很樂意邀請政委實作體驗。
我們有考慮當可以做實際場域驗證的時候,我們也很樂意提供在媒體上的網紅或者是媒體上的人物體驗。
可以。我們正在優化製程,當可以做實際場域驗證的時候,我們也很樂意。
當我們要驗證效能的時候,其實自己做並沒有說服力,一定是要有第三方的公正單位跟學術單位的合作方式,才可以真實表現出它的使用效益。
比如像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是我們國內最專業在氣膠領域的研究。
如果資料是正確的,就不需要,這個是為何我們投入很多心力時間在製程優化,也就是要讓整個 SOP 是最有效率的。
我們計畫控制在 24 小時之內可以完成。
在我們發展的過程中,發現到如果可以跟國內的學術單位、相關的部門有一些協力跟合作的關係,是不是可以更正面來發展,也就是更加速,因為畢竟團隊很有限,而且我們都是靠自己在進行與承擔,前期的研發、製作、專利等等,是不是有一些學術資源可以融合的話,會更好。
這也是我們想要達成的理念之一。
如果是只為了 Covid-19,這樣賭注太大,也沒有必要這樣來做。
因為未來風險的不可確定性,所以計畫也會持續性的推展。
但是我們也不希望有太多人這樣的切身體驗。
就競品的思考角度來看,撇開傳染病,在公共衛生、公共安全,像空污、工作環境,也就是當沒有疫情的時候,也會發展,像這部分的需求。
即使我們可能做不到最理想的狀態,而是先把概念拋出來,將來以臺灣這麼良好的健康福利照顧下,也許我們以後都有機會可以得到這樣的照顧,在這個領域上。比如像我們知道現有的老人長照跟輔具的資源,這個也是對弱勢者、老人家有一些照顧跟協助,如果從這種角度來思考這件事的話,不管是積極面或者是消極面,都應該去發展落實這個理念。
第二個部分,當我們發現到我們不是只是為了這個專案思考,而是在面對強大高傳染性的變種病毒,也就是會出現這種沒有辦法預料的事,如何讓弱勢者可以得到比較好的呼吸防護,這個也是我們做這件事想的,這個並不是靠口罩或者是什麼,而是這個系統的理解。
好的。因為我們現在正準備要設立社創企業,要做商登要有新的品牌來作社創的推動,剛好這個會牽涉到相關所有醫療性的服務或者是製作的東西法務部分,這個我們比較沒有經驗,也比較沒有類似前例可尋。
對,他們理論上是希望越自由越好。
但是在歐洲像奧地利是政府有限定要怎麼樣的口罩,所以他們對於健康保護有關的東西,也就是對於認證、效能,如果沒有那些東西,他們根本不讓這樣的東西⋯⋯
概念上這樣子沒有錯,但是我們實務上去經歷之後,發現這個東西如果是跟呼吸防護有關的⋯⋯我舉個例,臺灣在疫情過程中要戴口罩沒有錯,但是沒有限定說口罩的規格。
我們有諮詢過,如果要在當地設立新的單位做這件事,其實就會牽涉到我們在臺灣討論的⋯⋯
最理想的方式是分散式製造的前提下,我們希望⋯⋯
好。也因為考慮到這些因為我們不認為它是醫材,但是在理念擴散的過程中,涵蓋這些面向的時候,再加上我們考慮希望輸出到歐盟,他們對於很多這些認證事項是很在意,所以這個是我們特別在乎跟關心。
這個需要一段教育的時間,可以理解。
因為還在發展當中,所以我們是先把現有的狀況全盤盤點理解。
對,我們在責任上認為,因為要接觸到人的皮膚,要長時間使用,我們不能用有毒的東西,不然這整件事就做錯了,所以我們會提到像 ISO 10993-1,這個是我們認為應該要⋯⋯
是。
我們就要很務實考慮到經過哪一些安全檢測的,我們不能拿不安全的讓人使用。
會。
當我們在定義出這六個呼吸防護當中,因為要做最理想的呼吸防護,所以會牽涉到第二點,也就是過濾的效能、與最終的呼吸阻抗問題,因為這個是最後的成效。
對,我們沒有過濾性。
對。我們幫助他得到更好的氣密性跟配戴的舒服度,各種面料都有可能使用,但是一般人大家的觀念是認為口罩就會想到效能、過濾性,但是目前我們並沒有⋯⋯
是,都有可能。
可以,因為我們是幫助固定的輔具。
這個部分我們可以用任何其他適合的面料。
因為我們做的輔具物件裡面要有一個過濾的物件。
但是大家又會很直覺地想說這個並不是口罩嗎?有一個東西在裡面戴著防護⋯⋯
我們知道一旦東西變成醫療產品的時候,那個會很複雜、麻煩,因為牽涉到很多法律面的問題,能夠盡量不去造成困擾是比較理想的。
因為關於法規的部分,我們也花了滿多時間去了解,其實我們在研發的這個物件,嚴謹來說並不是口罩,而是個呼吸防護的輔具,但是現在既有相關法規當中,我們還沒有辦法找到一個定位這樣子的東西。
第一個是我們覺得比較尷尬的情況。
今天有準備幾個部分想要跟政委討論。
這裡的「for all」是指對象,不管生理上,或者是東方人或者是西方人,還是希望可以得到最適合舒適跟不會造成環境破壞的呼吸防護架構。
預計未來會有另外的 naming 作為正式的產品與服務,計畫 H 是初期切入的方式,也就是我們的理念初衷,希望讓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最理想、最適切的呼吸保護,而這個概念下發展成是一個服務、產品或者是材料,可以再進一步去細分。
計畫 H 目前不是定位為商業品牌,這個比較像理念的表達。
所以本質上是不同的思維切入,如果在日常生活的工作,就需要長時間呼吸防護,但是要把所有的干擾降到最低,也就是要跟既有的工業產製做法不一樣才有可能,這個是很長的路,因為有很多技術性的問題需要一個個滿足與突破,這裡面有很多技術與軟硬體,現在業界正在發展中,不管是材料或者是 3D 打印,很多的新發展也跟這理念最終的目標是有關係的,也是因為這會是長期發展,所以我們也必須考慮在專利跟 IP 上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