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題。
謝謝。
好啊!
如果你到的話可以先給我訊息。
你什麼時候會到?
希望可以給我們一些演講就很好了。
這個都是新學,因為我是產品人,我已經調整很多了。
對,因為我們還是有一些自己長遠的構想,需要一些夥伴,但因為自己不用一些社會化的做法來做的時候,其實對你做好事,就這樣而已,但其實長遠的目標很難以好好執行完,這個是我現在正在合體後正在挑戰的方法。
還是有麻煩,他留不住人,他自己沒有辦法養,終究培養出來的人自己留不住就會有困擾,不能很長期作戰。
我說其實要去中國,我覺得是合理的,這個是合理的原則,但是我希望技術的基礎跟紮根,在這裡我覺得反而會比較深遠,這個是我現在在selling的劇本。
(笑)
現在ICO社群想做……今天早上還有人跟我說想要做ICO。但是在中國,我跟這一些基金會說可能應該要先來臺灣,因為整個亞洲或者是華人區,我幫他們分析過,只有臺灣這邊用正在想做的事情幫他產生影響力跟實證案例,而不是為了你的幣。
第一個實證,因為這一個月底,區塊鏈年會的時候,我們也說服IOTA基金會的人來,我給他selling一個……因為一開始所有的人都會去中國,這個講白了。但是他們現在在中國的社群,也很棒,因為所有這一種技術社群,其實一開始並不是技術社群,都是搞幣的社群。
是的。
一開始談到DLT……講DLT也可以,但不能講說DLT的什麼,那個就比較麻煩一點。
我理解,沒錯。我也認同在政府端不太適合直接講說我就是用什麼了,因為那個會有一點利益衝突的關係。
所以我說這個是彼此沒有跨領域交流,我把以前做過新的,有想過很棒,是否能夠在政府端,因為政府標準都是B2G的東西。
但是問題來了,這一類的解決方式,長期都有,只是他都不是用做影響力或者是產品的方法來做的,所以簡單來講都是以前唸土木、地理、大氣的人在做的,他們有domain know how,但是沒有用IT的方法去做,所以後來發現去深山要小心,因為深山的電磁波更強,他們都是用各種基地台亂打一通,而且都是高功率的。
有,我們少一個。我們比較沒有海嘯,只有這一個沒有而已,原則上都有。
臺灣的天災其實很多元,像你把這一案的解決方式輸出,理論上是全球性的。
你講到重點了,因為這個是前幾年自己在做一些演講的時候講的,我們在挑產業的時候要挑一個全球性的,也就是臺灣有的,別的地方也有的。硬體有這一個全球性的特性,而天災也有這一個特性。
如果我是某程度說服這一些技術來作實證,那很妙,他們會各自把我們的國際指直接拉高,這個是另外一種意義了。
他們這一些人其實在全世界各地扣除掉金融,金融大家都在攻,而我不攻,他們卻缺少了很多實際的產業案例。我們臺灣反而是拿了這一些東西去做交換。
因為我做PR在Twitter,然後測試大家對於這樣的案例感覺如何,結果blockchain超興奮的,我發現我的策略可能對了。
那你跟了一個霸的時候,fight到最後,你的能見度會再拉很高。
(笑)但是在selling市場的時候,這個是我自己要的地方,但是在研究的那一個部分,我希望臺灣號稱要做物聯網的,理論上都是某程度的stakeholder,我們一直以來都沒有機會徵得利什麼,當然不見得跟著IOTA就有機會,而是賭的是五霸。
我本來是想跳物聯網,也就是閃掉而不要碰金融那一塊,但是我發現終究之後還是廣義的FinTech。
我自己十年前跑去念MBA,結果那時我都故意閃掉金融不念,沒想到現在反噬回來,我就很痛苦,因為研究到最後發現不對,一切回到跟貨幣、經濟有關。
例如像停車好了,停車是一個很微量的交易,30元我可以不要看。
對,我把每一個都當object,當這麼談的時候,其實人只是proxy物在做交易,但是實質上已經在做物交易了,但是因為那個是服務流程,obligation還不夠成熟的關係,是人代理物來做。
這個是我的策略論述,因為今天人類的population是在減緩的,但是只有物的population是上升且早就超過,而且會持續上升。
但是用DLT的精神去做的時候,因為no fee,我就沒有transaction fee,這個時候我就疑似完全collect所有value的方法了。
對,原則上每一個transaction都是有一點value的。可是在過去,因為我們為了要蒐集這個value的cost,因為遠大於這一個value,所以我們不做。
我現在講的是物聯網金融,反正五百億聯網是必然性,五百億聯網必然性,每天的transaction次數是五十個T,因為我就是隨便舉個案例,我隨便問幾個業者,例如資料交換多久做一次,好像我有跟鴻海做車聯網的業者問,他說十五秒,我說就是促成這五十個T的元兇,因為少一個0。
當然你講的沒有錯,可能要晚一點用,因為我現在用,會被一堆酸民說。
當然啊!
我知道。
可以。而且說白了,實務的狀況來講,我所謂的合約不一定要完全放在完全chain上,因為在application-level可以放在web前端或者是哪裡,其實都可以的,所以實際的展現,還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沒有,timestamp不算智能合約,而是要開始有一些簡單的上層雲,現在還沒辦法,我們現在有一些workaround,但是因為終究還不在基金會的訊息裡面,所以我們就只能說是workaround。
還沒有。
終究不是智能合約。
我不喜歡用那個中文。
簡單來講想要把你的存在證明放在區塊鏈,也就是學校的畢業證書。
另外,我們現在有一些實證想要測試看看,我們想要把部分的paperwork,我們不要講說像杜拜一樣,但是至少一部分的paperwork搬到區塊鏈來試。
其實永遠都會有靜摩擦力,我覺得對我來講,就是見招拆招,有石頭搬石頭,因為我們確實已經往前走一段路了,其實跟國際社群也交流得還不錯。
不錯。
我至少知道有「sandbox.org.tw」可以來試試看。
理解。
有,我有聽過這一個解釋。
這個倒是可以考慮,表示我要再找到下一個類似像我這樣的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