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我們對於這次防疫的訪談。
這其實讓我聯想到跟最後的這個問題是有連結的,尤其是在現在的虛擬網路時代,尤其加上網路的隱匿性或者是匿名性,大家在網路上是另外一個身分,如同酒店公關小姐是另外的觀念,在談社會資本,因為防疫的關係,所以最新興起的議題是虛擬社會裡面每個行動者是不是彼此間有所謂的社會資本?像信任或是公民的參與?又或者是更進步講在網路雲端是不是應該有隱私、人權?這些網路社會的虛擬公民有沒有人權?或者他們應該有人權?甚至是個性化的AI,讓他是個人,是不是應該被給予人權?針對這些相關的……
剛剛提到兩個角色,是哪兩個?
現在已經進入到訪談的最後一個部分,主要的關鍵點在於這次臺灣遭逢百年大疫,社會資本是信任跟公民參與在過程當中被強化,放眼未來我們當然不希望因為有這個共同的Covid-19作為敵人來強化自己的社會資本,但同一時間臺灣的民主化、公民社會還是要繼續往前走,而且是在充滿資訊戰、輿論戰的網路時代,我們要面論言論自由、同時間又有假訊息,要面對防疫優先,同時有個資的考量,在這些兩難的過程,來來回回間,想請教您的是:未來的臺灣社會信任跟公民參與,您覺得可以怎麼樣延續?
這裡想要拉出來請教的是,尤其是在臺灣底下,我們會看到有關於經營粉絲的極端例子,像大紀元為了反共,所以在他的平台可能會有一些未經證實的訊息,或者是像2019年的臺灣韓粉,比較不被韓國瑜本人所接觸到的韓粉,所以有關於經營粉絲的部分,不曉得您覺得通常怎麼樣的情況之下,如何比較確保粉絲不會爆衝?
您剛剛有提到網紅,目前大家比較關注的是注意力經濟,或者是最近比較被討論的是博恩的部分。
下個也是跟運動有關係的議題,如果把防疫跟運動,尤其是運動可以分職業運動跟全民運動放在一起來思考,您覺得這兩者在這次對臺灣社會有什麼影響?
英文是?
延續這個話題。接著想要請問的是,不管是之前的防疫或者後防疫的時代,您覺得可以如何利用網路的相關技術來發展體育活動,尤其這個體育活動一般認為被促進的?
謝謝。如果我們講一般而言的,像政治人物或者是一個政委要做社群媒體的經營,我看到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跟第三方合作,除了剛才提的這兩種,就是跟既有的平台或者是跟第三方之外,就您所知,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來串聯一些資源來做一些社會運動,在當代的網路平台?
我知道您一直都很期待有零時政府的idea,也一直強調零時政府是要公私合作與民間力量合作,就我來看您目前在做社群媒體的經營,最常見是用FB的平台合作,或者是可以跟第三方……
我自己是社會科學的背景,會很驚訝政委您在AI的專業,是在什麼樣的成長背景或者是在防疫期間,您使用什麼樣的技術、工具,讓您對於群眾溝通的社會心理學有這麼好的掌握,有這麼大的能量來跟社會大眾溝通,我覺得這個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在不同外國勢力的影響、媒體提問的時候,您還是有非常高的EQ來面對可能是會挑釁或者是冒犯的內容。
這次可以看到臺灣的民眾或者是民間的專家在防疫的過程中都有很多的engagement,包括大甲馬祖的遶境延期、口罩APP最早是台南的廠商來做,我想請教的是從AI、大數據、深度學習的角度出發,這些的經驗在未來的國家治理、網際網路的治理是怎麼樣給您啟發?
或者是也許是酸葡萄的心態,看到臺灣防疫隊的成功,會覺得現在就是被拱出來的阿中部長及整個團隊被造神……
像某些媒體,甚至是直接問阿中部長,您現在跌下神壇,也問阿中部長的感受,好比從6月解封開始,新聞畫面是這幾個媒體去問部長。
想要再請教的是,我們上次跟陳建仁訪談的時候,他也有提到其實鄉民肉搜對防疫沒有什麼幫助。
下個問題要更聚焦來看的是來自中國的一些五毛,不管是用假訊息或者是其他的方式來對我們的防疫造成一些干擾時。我想請教的是,行政院跨部會的聯繫如何兼顧防疫跟網路上的部分?
接下來的問題也是我從日內瓦的角度來看臺灣的防疫,尤其是來自於中國相關的一些因素。臺灣因為這些過去歷史的共業,有藍綠的問題,像有中國因素、紅色滲透,島內不同的政黨屬性、國家認同有不同的群體,在防疫期間對政委個人、對防疫團隊及相關的爭議有一些批評,甚至會帶輿論、風向,要回應這些,我不曉得您會掌握什麼樣的原則?比方像記者會的時候,可能某些特定媒體的記者問題會比較容易……
下個問題也是跟公民社會有關的,臺灣公民社會有哪一些現況或者是臺灣民眾有什麼樣的特質,您覺得在防疫期間可以去助力,但是某些地方可能是阻力?
下個問題想要請教的是,在防疫期間我們的防疫團隊的確給民眾衛教,您覺得哪些場面同時發揮了公民教育的效果?
2月27日,到臺灣是3月1日。很多問題也會把政委的專業,也就是在AI、IT的部分如何嵌入臺灣社會來做更進一步的探討。就您的觀察,這次防疫期間除了醫藥、科技跟社會有關的因素,是臺灣防疫成功的關鍵?
我自己是社會科學的背景,但是我自己在防疫過程期間,其實我前期人都在瑞士,也只能透過網路跟著日內瓦的同事一起來關心臺灣的狀況,而且這個場合瑞士公衛學院針對WHO各種問題提出的檢討大會,我當時因為人在瑞士,也是透過網路、不同訊息的來源,在中國同事的面前去呈現臺灣的狀況。
今天這個訪談如同剛才高老師所提到的,要看臺灣這次防疫的前端,尤其是在防疫過程期間的社會資本是如何被凝聚,所有的問題我這邊有個新的版本,等一下會用這個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