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帳系統的部分,我印象中像農務一把抓,當然是從生產,到後端有一些出貨的,那都是可以做一些掌控,如果有需要的話,我不知道廠長在一些相關的系統上,像記帳怎麼樣去處理,也許在農民學院,可以再加強一下,可以幫大家上上課,來看如何管理財務的部分,以上先回應到這裡。
除了政府的補助之外,我覺得另外一個可行的方式,也許可以集合小農的力量、集體跟貨運公司來談價格,我記得之前署裡面為了這個部分,當時希望我們去跟郵局談,我們也跟郵局談過,但是在比較偏遠,像屏東,也就是東部也有,但最後都沒有成功,也沒有人要去寄件,大家可能還是有自己的宅配系統,我覺得這個還是比較需要有人出來整合,集結大家的力量,比較有機會把貨運的成本往下拉。
有關於交通運費補助,我記得是有少部分,但是因為有時我知道在花蓮的這個部分,其實會比較辛苦,因為成本相對比其他地方來得高。
我覺得這務實來說推動一段時間,然後未來再去檢討,可能有問題的產業別,大家覺得不只是這兩個,其他的產業也許有這個需求,我覺得這都是陸陸續續再來檢討、改進。
像外勞的方案,我們今年是針對花卉、蔬菜的部分有特別先去作開放示範,其實您剛剛提到的開放條件,其實是我們必須要跟勞動部諮商很久的,所以會有很多限制,要僱多少個本勞才可以僱一個外勞,我想先示範一段時間,我們未來再持續跟勞動部作溝通,因為還是要保障本國勞工的權益,所以這都是兩個部會一直在磋商的結果,當然還是有一些壓力在,也會有一些堅持。
像針對大田作物的部分,我必須要說目前真的還沒有,其實問題會比較大,包含要用電、田間監測系統會不會被偷、被破壞,所以目前在溫網室的部分,這個做得比較多,如果有機會、有興趣的話,不管是農試所或者是改良場在這方面的推動滿多的,我們有機會都可以參觀看看。
像IoT田間監測的部分,因為我之前是在農糧署的作物生產組服務,我們目前是針對溫網式內部在推這個,所以在去年也全力檢討溫網室的補助,像監控設備,比如希望環境的監控,可以提升農民對於生產的預測,同時也改善溫網式的作業環境,因為可以連到控制系統,像自動開天窗或是把雨遮拉起來或者是加強通風來推智慧化生產。
因為我覺得大家關心產銷還是以作物別為主,因為每個作物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可以上剛剛講的產銷資訊平台來作查詢,這樣就比較容易去掌控。其實對於比較敏感的作物,最瞭解的是高麗菜,所以針對高麗菜的部分,像我們從8月開始就有做大眾蔬菜育苗系統的登記,我們每旬就會發布到底初苗量已經多少,然後提醒大家是不是有這個產銷危機,就可以減少種植量來確保大家收益。
因為不只是農糧署,像農委會相關的系統是滿多的,是有各個不同的作用,其實有些牽涉到個資的問題,所以有些實在是不太可能開放,像剛剛有提到產銷履歷的面積查詢跟產銷班,因為裡面都有很多個人的資訊,受個資法的保護,我們不會全面開放,但是像你今天要查哪裡有產銷履歷,我們產銷履歷本來就有這個系統可以查詢。
我這邊針對剛剛的問題來作答覆,有關於農政系統整合的部分,其實大家可以上農糧產銷資訊整合平台,而這個平台其實已經把相關例如農友可能比較關切的生產資訊,像有些做生產的預測調查,或是價格資訊,像批發市場的價格怎麼樣,又或者是外銷的資訊,像蔬果到目前為止的外銷量有多少,其實都可以上這個系統可以查核。
剛瑋翔有提到貸款的部分,那個是屬於農金局在管理意見,這個意見就記錄下來,我們再反映給農金局,因為百大青農是輔導處主政,所以會再反映這兩個單位,請他們再研議看看,是不是可以再放寬免息的年限。
也要跟各位報告一下,例如以政府來講的話,都是必須要特別去爭取資源來作補助,所以像從去年有小型農機補助,今年也是擴大8億以上的小型農機補助,另外還有針對大型的部分,其實農民的需求都滿強烈的,說實在的,政府的資源還是有限,像大型的農機,我記得今年6、7月就已經停止了,因為我們的額度已經滿了,但是政府還是會儘量爭取相關的財源來滿足農民的需求。目前的補助我們原則上個人是1/3,公用的部分是以1/2為原則。
這邊是農糧署中區分署,有關於剛剛提到最主要是農用無人機是在法的適用,還沒有開放到個人,這個還是配合整體的政策,如果未來有開放,我們確定是農用的無人機,這個才有機會納到一般性的補助。
我想之前的提案也有提到一些像科技農業、行銷,這都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未來也會針對相關大家的提案、意見及方向,不斷修正我們輔導的方向,希望我們可以更切合大家的需要,希望今天的座談,大家都可以有很好的收獲,謝謝。
我們現在主要在推有機、友善及主要的產銷履歷,這個其實大家都知道花蓮有機面積是最大的,所以在這個地方是最適合這樣的自然環境。另外,我想在花蓮這裡,原民產業也是非常重要的領域,這部分也是我們會持續推動的。
各級長官、青農朋友大家午安,我是農糧署東區分署的分署長徐煇妃,我跟吳處長其實算差不多同期,我比他早一天而已,今天是滿兩個半月,比我們處長再稍微早一點,我想農糧署的業務再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主要是作為農作物生產的輔導,從行政上的指導,當然技術上是靠改糧場,所以我們等於是互相搭配的,然後尤其是跟縣政府也是一體來帶動地區的農業,我們現在農糧署主要推動的,包含從生產、後端的處理加工、冷鏈、行銷及輔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