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應該差不多就這樣。行政院我是第一次進來。
因為我先從公部門的角度來瞭解這整個變遷的過程,如果繼續做下去的話,要找哪一些人來談論?
大致上想要問的都問到了。
政委覺得後來社會創新可能會在做一些什麼事情,也就是展望性的想像?除了社創方案,之後還會做一些什麼社會創新的什麼事?
這個直接開放讓他們使用的話,不會有一點類似善意行銷的顧慮,我是覺得這樣子可能好像不是很好。
是在登記這個公司叫做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已經很早就開工作。
講到這個,有另外一個個人解讀,內政部之前有開放,公司名稱上面有「社會企業」,我個人覺得好像不適合。
現在是用……
看到馮燕老師好像比較把社會企業當成這一些組織的最大公約數,所以沒有辦法像用其他詞彙來形容社會創新?
我一直在想的是,他們真的是有階段性任務的達成嗎?像之前的社企方案,我們培育這一些社會企業,開始要用外面的力量,也就是用SDGs培育整個?
社會創新行動方案比之前更強調跟國際做結合。
還有什麼?除了資金方面的提供外,還有什麼新的政策工具可以納入使用?
這邊有沒有想過新的政策工具?
就是公民社會的建構才是重要的。
對,就覺得好像填格子。
我有看過。
各個部會都有自己不同的行動方案,像這邊的SDGs,有沒有檢視過每一個符合SDGs?
像我之前在看的時候,中企處好像在某一次聯席會議跑出來,他們有自己的專業自主性說要怎麼樣推動這一件事?
這當中他們各個部會的專業自主性在哪一個地方提出來?
透過像社創中心與各地的巡迴會議,引起他們整個網絡的發展?
這個網絡裡面,像會有哪一些專家學者,又或者是哪一些組織機構,又或者是像社會創新,或者是哪一個協會,會在什麼樣的場域,比如循環會議,或者是有其他的場域?
就是動詞?
從剛剛這樣講下來,社會創新變成是一個整個網路型態的?
要點很多下才會有自己想要看的東西。
對。
另外,我個人的想法是,有沒有考慮把社會創新從新創網裡面拿出來?
剛剛政委有提到一個,跟公益自律聯盟,也就是登錄的這一件事實,現在是拿回來在新創網自己做?
延續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想說用協會控公司的形式,就是要推廣這個組織形態?我之前看過,其實也有其他社會企業,其實也是協會,裡面的人自己出來成立公司。
有學習到什麼其他領域的經驗?比如像跟國外或者是覺得地方上有什麼東西覺得很ok的,可以把這個納入到中央政策裡面來談?
這整個政策脈絡來講的話,是環境的影響……不好意思,我組織一下語言。
我在看社企方案的時候,會發現很像跟育成的東西很類似。
覺得政府政策的脈絡會不會影響到我們在做的事,像蔡總統說創新、就業、分配,其實創新的話,很難不跟現在做的社會創新結合,一次應該有一整個脈絡的。
另外一個,政策變遷一定都有政府政策的影響,像政委也是一樣這一任政府才進來這個體系。
SDGs的頒布,讓大家知道找到一個目標,好像可以解釋到我們現在所做的所有事。
其實從你們兩個方案的問題分析與政策目標,其實有一點差異,扣合了SDGs,這一些是不是有什麼事件,影響到對於你們政策變遷的影響?
有什麼醞釀從哪裡得到的觀點,我們就是要用「社會創新」這個詞來取代?
就是一個名詞、一個動詞。
我們在探討社會企業,其實範圍很廣,跟你們在社會創新行動方案上面的社會創新無組織的光譜,其實這也是社會企業的其中一個學者……
社會創新是動詞?
想請問政委,在你們這邊的看法,社會企業跟社會創新的定義是什麼?
我先自我介紹好了,我是政大公行組的研究生,我姓張,叫做張浩榕,我現在的指導教授是江明修,因為他也是做這一方面的東西,但是我比較偏向於政策變遷方面的東西來做。
我突然看到好像在第十三次左右的時候,突然名字就改了,對,「社會創新」這幾個字就跑出來了。
政委你好,我先做一個訪綱,我目前想要做一個從社會企業行動方案如何變成社會創新行動方案,因為我在看你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