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知道上次跟范場長有提到玉里跟光復要做這樣,我總覺得步伐要加快,要蓋加工廠這一件事,我自去年就聽過了,但是到現在沒有很明確的進展,我認為這個是公部門滿需要的一個部分,謝謝。
這個部分是非常核心的,我也常去大陸,我前幾天從新疆回來,就是在當地看農產品,如何用臺灣好的技術來提升其價值,如果今天只是賣掉的話,那個價值很低,就像我們講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很低,一次性市場是最沒有價值的,而是如何今天提升它的價值之後,產生了價值才能返回,也就是回饋到基礎的生產,我認為自己在花蓮二十年所看到這一個部分的不足。
可是我們現在加工這一個區塊,小農們一直遇到很多困難,像你要做的加工廠,本身拿不到證照,就沒有辦法,即使我有很好的技術可以做出來,但是沒有辦法上架賣,因為沒有辦法拿到加工廠證照,有相對很多要求跟規定。
今天大部分的夥伴,我發現不管是在台北或者是在哪裡都很關注社企這一個區塊,我自己關注海洋的部分,雖然我們講六級農業,生產、加工、服務,加起來是六級。
我們最主要的支持者是實踐家的林偉賢董事長,對我們而言,他是最大的支持者,以上介紹,謝謝。
我們公司今年申請了創櫃,也得到東華大學的推薦,等於是東部第一個社企往上走的。我們一開始思考的是,我們要做的是要增加自己的能力才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我們用規範的方式,一開始希望做建置。
第四,我們一直講說東部有特有的文化,如何把文化的特性變成文創,並傳遞這一個區塊;三年多以來,前面三項都可以(進行),第四項一直進展停頓。
第三,因為我自己本身是從金車教育基金會的志工出來的,現在很多NPO的執行長,至少有五、六個都是在各個企業的基金會都負責這一件事。我們當時從大學生被培養,覺得大學生的志工培養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也做了這一個區塊,我們就在東部跟南部都有做大學生志工的培養,而且我們的培訓是一整年,學生都不用花任何的費用,我們提升大學生的能力之後,未來可以立即回饋到這一個社會。
我們反思思考,一個人的成長並不是只靠成績的部分,而又更多更重要的一些能力,所以變成我們就去推廣其他能力的培養,而不再只是考試的這一些能力,因此第二件事做的是多元教育的推廣。
我們觀察到東部孩子的教育,說實在的,再怎麼努力,針對考試這一件事的話,永遠是跟不上、永遠沒有辦法跟人家比較,特別連老師的資源都很難找,我記得有個學校的校長跟我說要聘英文老師,聘了四聘都聘不到,薪水即使比外面還高。
主要關注的是,因為我在花蓮住了二十幾年,我在96年開始就在慈大教書,三年前離開學校的工作,出來做了這兩個單位,到現在已經三年多的時間了。
委員、所有來賓,大家好,我代表「播種者」,「播種者」有兩個單位,一個是基金會、一個是公司,一開始成立就是兩個單位一起進行的,也就是NPO跟公司一起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