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跟您拍照嗎?
我也有養貓。
我想戒煙。雖然跟過去十年、五年比,比起來非常多了,但是對於整個寵物的照顧或者是設施,又或者是任何的資源也好,並沒有到這麼養的保護像所有的流浪貓犬、動物或者是設備,像場所或者是資源,我覺得至少應該要有一定比例的照顧。
所以套回去這樣的情況,臺灣的人很不在乎。
我自己的觀點是,我到過一些國家,沒有像她去過這麼多的地方,我判斷這個地方、這個國家的風俗民情,其實是從路邊的寵物來看,他們如何生活,其實是很好觀察的,我就會知道這個地方其實很友善的。
所以現在回過頭來講還是這樣的問題?
今天把AI的東西發展成餐飲產業的時候,就替代掉原本重複性的工作。
我很想知道這些新的東西,還有一組非常想做的事情,像大數據跟AI,如何套回到這些餐飲產業,委員有沒有建議?
我沒有從這個角度來想過。
我是不是可以問一件事,我剛曬傷回來了。如果要訂時間,像中間碰到一個山屋爆滿,沒有辦法訂。
在我的人生之下,覺得還是要……畢竟拿人家的錢還是要……
其實我們真的有想過這個事情,該想的我們都有想過。
現在還不是很好的時候。
那就請介紹我工作。
對。
其實這件事是,如果我們在買硬體設備,尤其是平板,對於這些人來說太多了,我們曾經看過到一個餐廳去有五、六個螢幕。Uber Eats……什麼的……我們看不懂為何要一直按來按去的,如果我們的東西要進去的話,其實任何一個像POS的話,或者是自己的就可以自己操作,這個是我們希望的。
最常用、最喜歡用的東西是手機。
在餐飲的從業人員,因為我們所謂的兩邊,90%的人都是用手機。
我們是SaaS。
那件事情其實有做。這間公司特別的地方是在市場上有其獨特性在,包含剛剛講到的,還有直接的串接這件事,其實是可能任何一個現在我們在市面上看得到平台也好,他們是做不到的。
目前為止我們覺得有點摸不出頭緒,不知道怎麼樣跟新加坡合作把臺灣這間公司發展下去,我們嘗試想要找更多的資源,包含像行政院這邊有可以適合我們的一些專案或者是計畫,我們自己也跟北農接洽過,但是他們的角色跟他們的地位,看不到他們。
就是這樣子,我自己預估。
如果還是這樣子維持住的話,在內須市場其實是非常有發展性的,尤其是原本把這些錢拿到國外去,全部留在臺灣。
現在留下來是真的強,我自己預估在今年Q3、Q4,如果還是維持在邊境管制裡面的話。
我的意思是像現在市場上剛好被淘汰一輪,該消失的也消失了。
其實我們都一直覺得這個產業鏈待了很久,從現場的工作做了餐飲顧問,幫忙開不一樣的,現在比較偏數位化有六、七年的時間了,一路這樣子過來,其實對於餐飲市場的脈動滿熟悉的,我也是今天才想到這句話,兩個月之前我們一直在那邊說潮水退了就看誰有,現在就是潮水退的時候,所以其實我們到市場上去看。
她之前都在紐約。
其實說實在話,我們比較客觀,從旁邊來看,有點像雞生蛋、蛋生雞。
新加坡人做事比較細心,他們會希望以現有的一些規模跟機制,他們能夠在臺灣這邊發展出一些成果出來,好的營收,才可以回頭跟其他的一些再找人來投資這塊市場,只是現在這個時間點有點卡住。
有這樣的因素。
是。iOS昨天才更新。
這個是我們目前現在公司這樣發展的狀況,我們其實想做的事情非常多,目前現階段有一點卡住了。
在這個推動中,其實滿有趣的,像我們常常跟一些供應商,他們是非常傳統的,可能是在菜市場裡面,也就是那紙在寫,可能是紙箱的瓦楞紙出發單。
對。當然同時也在找臺灣這邊是不是有任何的資源,比如像人或者是IT相關背景的人員,或許是我們去找的目標,希望能夠幫助我們再進一步推動,能夠幫臺灣的整個餐飲產業鏈更進一步數位化。
目前還沒有開發。
到那個階段之前有滿長的一段路要走,畢竟都還是以一個系統為出發點,也就是以一個私人企業為出發點。
這個是我發自內心想的。
其實我覺得不夠,我想要做得更多。所以現在的公司想要來的時候,一聽到我就覺得這個是很好的機會,希望可以在臺灣把這個東西發展起來,最大的目標是,我希望經由這樣子的數位化的推動,進而能夠讓這些餐飲從業人員的生活有些改變。
尤其是他們十年來的發展,其實幫助了餐廳或者是其他後進。
這個是過去沒有辦法做的。我跟Howie前一份工作是做餐飲相關的,但是現在比較像是幫餐飲數位化的公司。
我自己目前的amibition,幫助到這些傳產的產業。
餐飲這個改變,說實在話很少、非常少。
慢慢我也覺得只在餐飲現場,沒有辦法滿足我的野望,因為我是淡江資管畢業,後來到NYU,我也很喜歡這些,尤其是軟體或者新的設計網路,十一年來從智慧型手機發展到現象為止,我們自己的改變非常多。
保持運動的習慣。其實我的心境轉變非常大,其實我在早期現場工作,大家非常喜歡我在餐廳現場工作,包括我的客人跟老闆也好,隨著時間過去,我發現有些事情在餐飲產業來說,他們並不是可以活得像正常人,別人放假他們必須上班,別人很忙的時候,他們很閒,我甚至曾經有經歷過,我很想去的演唱會我不能去,類似像這樣的事。
太客氣了,難怪我這麼喜歡您(笑)。
我要講一下我的心路歷程,我其實是餐飲出身的,我在來的路上算了一下,我二十歲的時候就開始打工,那時是餐廳的這些……一路到今年四十歲,已經二十五年。
就是T加三或者是T加四十五,理論上是非常不錯的方式,我們在這樣的推廣,目前其實說實在話,像今年遇到疫情的狀況,新加坡比我們更慘,所以我們公司有點在猶豫臺灣這邊的發展。
像我們這邊有公民團體做的。他們進來之後,這些供應商在收款項的時候,都可以用線上收款的方式。
最大的賣點是跟金融界有串接,原本我們在業界,原本我們在業界上是T加四十五或者是六十。
我們這裡畢竟可以使用的場合跟機會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