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這裡是國際社會福利協會中華民國總會,我是副秘書長詩涵,我們協會主要是在做社會福利的國際交流,現在在新竹的百貨有結合了企業CSR、政府資源、NPO及一些社創的組織,在推動活力老化的創新專案。
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瞭解公務員的心態,你要瞭解他們怎麼做事跟方法。
執行面上大家要花時間不太可能,大家都有自己的事,一開始不用做得很大,而是最小做的事再做出來之後,如果像政府溝通也可以跟我私下討論。
其實我覺得大家進來之後,雖然沒有辦法代表所有的年輕人,但是這一些公務人員想要瞭解大家,其實老實說所有大家提出來的問題,他們都非常慎重,說白了也會增加大家很大的負擔,像青發署為了這一個業務要加班非常多天,因此要做什麼的時候,先做功課、瞭解一些東西,才會有共識。
另外一個方向是庭碩說政府到底做了什麼,我不知道有沒有聽到跟發現什麼事,上一屆的青顧團跟現在政府在做基本上是肯定的,這個跟兩年前的他們不一樣,透過兩年,他們知道政府有很努力在做事情,不見得如大家所期待。
如果以結果來看跟當初的期待其實有一點符合,青顧團其實是有一個雙向的橋梁,一個是可以讓你們的想法讓這一些所謂部長級的人知道,他們都很聰明,但是不見得有機會跟這麼多的年輕人或網路上的年輕人互動。
我很快講,我們當初為什麼要設青顧團跟青顧團所扮演的角色,我的觀點跟他們不一樣,因為我是在政府裡面看青顧團從頭到尾如何發生,包括如何選出這些人。
像我知道的是,那時民宿跟旅館法規的議題,這個行政院沒有討論過,但是有從事這幾個領域的顧問們去開會,後來有跟顧問們再保持聯絡,看如何再讓相關的法規變得更好。
在這一個過程當中,大家會慢慢發現有一些相關的議題,那時不知道是內政部還是什麼議題,那時要臨時開大會的時候,臨時要討論兵役或者是什麼相關的?(有人說:產業替代役。)我們在開大會之前,顧問對這一個議題有想法,所以滿臨時的,我們請內政部長跟負責的同仁在那一次大會的時候就跟顧問們交流,所以會在過程當中大家發現一些議題,有一些是區部會參加相關會議之後進而再討論跟參與的。
其實那時因為一開始大家不知道政府的運作這一些,所以我們最早的方式是讓大家從各自的領域看到問題提案,由行政院分配、寫給各部會,瞭解相關部會(情形),並請他們研擬,找這一些顧問提案,後來有的形式是各部會也有提出他們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及相關的議題,請青顧們協助及提供一些想法。
那時我們有發公文給各部會,所以大家知道有這一群顧問,也有請教育部提供聯絡方式,因此各部會都會自己聯絡。
其實剛剛IC講的幾場會議都是各部會,行政院是三個月一次會議,今天有什麼議題,他們覺得想要知道青年人的一些意見或者是剛好配合到各個顧問們的專業或者是領域,就會邀請顧問們去開會,所以很多會議是行政院也不知道開過什麼會,我們是後來才問大家有參加過什麼會議,所以主要是各部會主動。
二十五位。
如果是直播,那個是辦公室另外弄的,就是把所有變成直播,這個是另外一件事。
那應該是經濟部那時候辦的,類似青創的沙龍。
你講的是在青顧團更早之前嗎?
是跟院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