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先的提問比較針對酒廠的申請,可是現場的提問是調整酒稅跟後續行銷的問題;因為最近我是一個孩子的媽,睡眠品質很不好。
其實後來有請教一些做酒的朋友,其實沒有那麼建議自己經營酒場的這一件事,其實當資金到位的時候,不見得可以把酒做好,這個做酒的技術其實滿高的,而不是單純設備有了就可以直接做酒,我後來認真去問一些做酒的朋友,不太建議我從一個農民的身份踏入做酒的領域,建議的是把米種好之後,找到適合的酒廠來合作,他覺得這樣的合作可以各司其職,這樣比較好的。
以上兩個建議其實希望透過這樣子的研發,可以提升臺灣米酒的產值及價值,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小農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行列,小農的經濟狀況可以改善,農村才可以達到共好的狀態,以上是我兩個建議,謝謝。
像這是純米的威士忌,但是把米酒放在橡木桶裡面,這個只有三個月而已,而且滿好喝的,如果會後大家有興趣,可以喝看看,這個是跟今年做酒的達人意外發生的,他把米酒放在橡木桶裡面,本來預計是要放半年才會變得比較好喝,但是意外打開先喝了,結果還不錯喝。
我這邊有兩個建議:第一個是酒稅的部分,臺灣的酒稅略高,小農自己做酒的部分,希望稅額可以少一點,讓利潤可以留在農民身上多一點,確實改善農民的經濟狀況;第二,因為政府現在有在做稻米生產過剩的政策推行,我希望可以把心力放在正在研發升級的農民或各種單位。我用的我米酒做了蒜頭酒,這個產品的推出,其實可以同時幫助蒜農跟稻農,產品的升級希望可以多給予一些輔導及協助。
我今天有兩個建議,跟原來交給工作人員的建議有一點調整。我先補充一下建議背景的脈絡,我剛剛所說種水稻,老實說這幾年的米很不好賣,跟臺灣人的飲食習慣西化有關係,因為2016年的統計數據,每個人每年吃米的量是44點多公斤,其實在稻米生產國家來說,其實是很少的,對於消費者的飲食習慣改變,其實生產者不能做什麼事,只能調整生產計畫,所以調整生產計畫是做酒,把酒提升加工品變成產值,所以2014年開始做酒,面前這一些酒從2014年開始陸續做的,有20度、也有40度。
主席、現場各位長官、朋友大家好,我是吳佳玲,我目前在宜蘭務農,今年是第八年,在員山鄉深溝種水稻,自己經營的品牌名稱是「有田有米」。
大家好,我是吳佳玲,我目前在員山鄉深溝種水稻,今年是第八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