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聽了生活課程的報告,很像是兒童版的通識教育,但其課程概念結構完整。

實施時,倘能依生活、活動取向,會是較好的方向。

在 p13.,融入了科學課程,例如「事物特性與物理現象」、「探究方法與技能」都有科學,但是,不必然須強調太多科學知識的部份。

其次,每個孩子的家庭環境不同。我在國外研討會時,美籍一位黑膚色的教授說:大家都在乎孩子的學習成效,但,是否關心學童是餓著肚子來上課的?

教育目標之一是「(一)奠定學童過「真善美」生活的基礎課程。」,然而,每個小孩的「真善美」生活內涵是不同的。不同的家庭,差異很大,所以,課程屬性與內涵也應該更有彈性。

重點是,這不只是一個教學課程,更是小朋友身心成長的歷程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