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是從行政部門,而是從協作上,比如要有一個負責這個贊助商的關係,從頭到尾就是找這個人。
單一主辦方還好,但是在多重主辦方就要講清楚,我們一開始就狂衝,我們是到今年過年後才開始討論,因此要事前把醜話說在前面,至少要做是心甘情願做,並不是之後才做。
聽起來是主辦單位有權決定,但是如果要超支的話,是他自己負擔,現在這樣的機制看起來,基本上結餘不用上繳,賠就是要自己賠。
因為今天是執委會的一員,因此我的logo跟組織會被看見,我也有必要要找更多的資源,假設我就是做所有的媒體報導這一些的廠商,然後拿我的服務費用,我就不會是共同主辦單位。一些分享。
因為去年籌備很趕,大家會很快討論議程,所以沒有討論這一些有關於執委會,假設執委會的人又是廠商,所以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覺得是不是要一起拉贊助,所以錢要怎麼花也是要大家一起討論的,但是本來是很少有機會來討論這一件事,所以不只是蕭老師認為量入為出,大家覺得到4月了,錢都募不到,應該要看一些廠商的預算或者是怎麼樣,因此分工的機制都要處理,大家在不同的角色,更要知道。
還有一個是,我覺得也是這一次的過程中要在討論的,其實琇雁真的很辛苦,背後有喜憨兒基金會的壓力,前面有執委會的,我們之前也有在討論,如果接下來還有像這樣分工共制合作的話,到底執委會的角色是什麼,今年比較有趣的是我們跟Impact Hub是執委會,也是跟執行的廠商,作為我們的角色有一些權利跟義務,比如要拉贊助,像Logo放在上面,作為廠商也有廠商的義務,不管怎麼樣,還是會拿到錢。
第二,我覺得也做了兩年,像之前籌備會議的時候,也會提出第一屆的預算比例跟第二屆的預算比例,因此我覺得也可以延續前面利害關係人的角度來思考、討論,是不是用前兩屆的比例來訂定明年還是1,800萬至2,000萬的規模,就像剛剛所講的,像場地最多就是佔到多少比例,這個就是目標,如果再往上的話,也就是其他部分的預算要有所縮減,至少每一個分項的預算都有一個天花板的話,真的很容易超支,因為很多單位在執行的時候,不知道上限在哪裡,因此我覺得預算比例也是可以作為下一屆的參考。
講者有一些東西是喜憨兒要出的,有些活動是Impact Hub或者是社企流說要來採訪,因此我覺得分工的部分,是不是要把這三個重要的利害關係人來思考,是不是要以利害關係人來作為分組跟分工,並不是誰負責媒體、議程,當然這個是很常態性的分法,但是我覺得至少以今年的經驗來講,真的會有很多漏接球的狀況,因為大家沒有想得這麼仔細,不知道要找誰。
也就是要給贊助商好的體驗流程,他會是怎麼樣?像今年就有贊助商會跟我們抱怨說,不同事情聯繫要分別找Impact Hub或者是社企流跟喜憨兒,他們有說太混亂了。
過去的分工方式沒有不對,第一屆是社企流全部自己做,出包就是我們全權負責,第二次是分工狀態,過去的分工模式,我們是以製造者的角色來出發思考這一切的流程,怎麼樣做對我們三個單位來做是最方便的,我們會下意識地做,但是其實在這兩屆的高峰會之後有很深刻的體會,想要把使用者跟優先服務的部分會放在第一個考量。
第三個是民眾。
第二個很重要的利害關係人是贊助的企業,目標是能持續合作下去。
想要補充案由一的部分,已經做了兩年了,前兩年是靠大家一開始,已經累積一些非單一事件的處理方式,所以我覺得有一個部分,也就是預算比例的配置,假設我們今天是去思考辦高峰會的目的是什麼,其實對講者來講是展現台灣暖實力的地方,所以講者是第一個很重要的利害關係人。
當時是整個攤位切出去給台中市政府,所以也算是非現金贊助。
700多萬。
今年卡在閉幕下一個是誰還沒決定,也許之後可以考慮高峰會前就決定下一個年度。
我們建議提早,並不是單純拉贊助而已,而是整體籌備時程要更提早。
就像要拉贊助的話,要跟他說這個誰會出來,否則根本不會看。
其實民間企業都非常務實,就算募款時間多了3、4個月,代表你議程現在就要出來,像過去我拉贊助的經驗,議程沒有全部出來,跟沒有辦法跟他們說有兩到三個講者確定來,企業端通常不會認真考慮,會說更確定的話再去找他們,所以談的時間會更長,第二個是其實代表的籌備期並不是一年,而是一年半,因為現在議程就要出來了,其實民間企業都要看到議程。
最大的影響是國外講者的邀請人、人力安排配置的精緻與否,今年因為預算的關係,像第一屆是每一個講者有一個接待,因此很清楚知道隨身跟著他,今年因為預算的考量,所以沒有辦法,有一些是跟利害關係人互動的精緻度,要做都可以做,到底是800萬的規格或者是1,600萬的規格,這個是案由二不知道怎麼提。
根據我們那一屆,其實地方政府會說看中央怎麼樣,也不會超過中央的預算,也會有一些自己的計畫叫我們申請,其實很難超過100萬,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在於下一年的主辦單位是以800萬的規格開始跑或者是1,600萬開始跑,我覺得還是有一些差距。
其實案由二,我們在籌備今年的時候有提到政府只會佔49%的資源,民間要自籌51%,雖然不是我提的,但是我覺得背後的邏輯應該是,如果是49%預算的話,今年只有900萬,跟要用1,600萬或者是1,700萬的預算,做出來的活動規格是不一樣的,跟前兩年也有一樣的問題,之前是要給1,600、1,700萬的規格,如果不順的話,地方……
另外,我們也參考國外研討會的操作,所以除了主議程的會場之外,也會有第二現場,也就是專門做媒體的曝光、採訪等等,這兩個是最大的差別,其他應該其實跟去年是一樣的。
我講一下回饋方案的部分,這一次的回饋方案跟去年是類似的,但是去年場地跟今年的場地差滿多的,去年在台中的園區,有很多的空間,所以有一些曝光的欄位其實是在酒廠外面,但是今年因為這個場地比較不是這樣的規劃,所以我們刪去了一些展館面整個擺攤的小空間,但是有新增了一個單一場次冠名,過去是沒有的,過去是場地的冠名,但是這次也參考了SEWF的經驗,如果企業對於冠名單一場次是可以的。
刪掉一些。
社企流其實是專注於介紹社會企業跟網路的平台,從2012年上線到現在已經五年多的時間,過去每年都會舉辦一千人至一千五百人的年度論壇,這一次很榮幸能夠在明年跟行政院合作,也包括跟台中市政府合作,一起把社企流原本預計規劃六週年論壇擴大舉辦,也是第一次在台北以外的地方舉辦,希望這一次的公私部門合作可以很順利,能夠有更多、更精彩的豐富內容呈現給大家。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今天很高興受邀來參與這一場媒體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