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回答所有的問題。
就是個人的努力?
謝謝。最後一個問題,請問你會想要給臺灣在美國打拼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我們來自滿不一樣的背景,像Sam是軟體工程師,而我不是,我們都來自不一樣的背景,希望能夠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同時也希望能夠為臺灣做一點事,尤其今天有這一個機會可以跟你一起聊一聊。
另外下一題是,昨天您有回答到臺灣跟中國的經濟實力與硬體的差距越來越大,而且是走在不同的維度上,是不是可以請你多聊聊何謂「不同的維度」?臺灣如何走自己的路?
能不能談一談「社會連結企業」跟NGO的狀況?
好的,謝謝。
是,就是像TAITA這樣的一個單位(笑)。
下一題,對於「無政府組織」的工作、模式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請問法規的制定如何跟得上科技新創的腳步?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謝謝。
另外一個我想問的是,像我們這一個年代在學校完全沒有學過教育,因為學校的教育跟業界就是有脫節,政府有沒有什麼打算去協助青年更多人投入軟體的工作?
下一個問題問題想問現在軟體工程在臺灣發展的狀況,政府如何協助軟體工程在就業各方面與產業的連結?
好的。
對,之前《報導者》也有一篇文章說宜蘭縣政府每一年花了多少預算在買Microsoft的更新版。
下一個問題是,我們想要知道目前Open Source government的效率怎麼樣?實行到現在?
那我就跳過。
下一個問題是,你有去參觀自駕車的公司,我想問一下……
下面這一題比較像昨天有問過的,你覺得美國這邊公司如何跟臺灣的公司作結合或合作?
請問你會怎麼看待臺灣在國際上或在人類發展史上的位置?
接下來會涵蓋比方像科技發展在臺的現況,這個是我的朋友Sam問的,因為他對社會企業很有興趣,非常想要知道軟體跟社會企業,及與政府如何做結合?有沒有什麼很好的例子?
第二個問題,我們知道你這次來參訪臉書,然後看到臉書總部跟臺灣政府有怎麼樣合作的可能性,就我們的角度,我們想要知道在矽谷這一塊地區的臺灣人,能夠怎麼樣貢獻你的open government,怎麼樣跟政府一起合作,為臺灣做一些事?
關於在美臺灣人跟臺灣的連結,世代之間如何合作與交流?如何看待上一波來矽谷的臺灣人,大概是現在四、五十歲或五、六十歲的長輩有非常強的硬體背景的人來到這邊,在這邊建立的公司也是以硬體為主,但這一個世代有很多人在思考不同的方向,像我的朋友是軟體工程師,而我完全不是科技業背景出身的,因緣際會來到科技業,如何看待之間的落差及之間可能的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