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們合作的診所有跟聯合醫院合作,但是沒有加入這個,已經投了,等於要變成明年。
對,有一個家庭醫師整合計畫。
心理師當然不適用,可是回到醫事法律來講的話,我之前在送審的時候,他們明確說這個是要有計畫,好像這個計畫要跟大醫院、聯合醫院有一個計畫。
我覺得這裡面的內容不一定要改,但是我覺得備查的概念還是地方政府去抉擇到底要不要發許可函,但是這個動作就會導致他們其實在這一關就會卡居家照顧的相關辦法之收案對象,到底代表的是什麼,代表的是要申請一個計畫,然後這個患者要在計畫裡面,或者是診所要申請這個計畫?
對。
而且精神科的藥物,當你說一開藥的時候,後面只是做劑量的調整,但是有時精神的神經性藥物是管制性的。
對,據我們所知,在送的時候,比較難符合精神科的這些項目。
原則上我的理解也是這樣,但是當初在申請的時候,是要去備查的,意思就是醫療機構要送審一個計畫書,然後裡面人核定這個項目以後。
追蹤。
我們可以看一下。因為至少在這個通訊診療辦法的說明裡面,需要的是……
通訊診療辦法是有限制種類的,原則上是慢性病患,但是必須要參加一些計畫,才能實施。
現在有一個部分是,到底是要送件申請,或者是非常時期,可以有特例?
所以過程中開藥能不能做?
就是精神科要跟我們合作,第一步是心理師轉介到精神科,其實都在我們的平台上,所以都很好做,但是下一步是精神科……有的是做諮商,有的是開藥,現在是防疫期間,他們也不想跟病患來來回回。
現在有一個主要的需求是這樣子。
好啊!這個我們有一個解套的方法。
只有我承擔這個,我創新,所以願意走,問題是背後的心理師,500多個心理師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但是很多心理師怕怕的。
他說只要平台上宣稱就可以了。
我不確定要怎麼樣配合比較好,因為這個對於心理師有一些意義。
另外一個是,他們現在比較特別的是改成心理輔導也可以做。
沒有機會接觸,都是底下承辦人員,如果可以接觸的話,我想可以促進,因為一定是可以促成防疫的。
其實目前還有遇到一個問題,防疫上很多心理師不希望接觸,像前兩天我在高醫去他們那邊,高醫也需要這個東西,但是問題他們打電話跟衛生局講,他們說還要擬訂地方的。
所以在想說怎麼樣讓地方政府的科長,或者是局長,可以重視這個東西已經好久了,雖然頒布了。
目前來講,地方政府是以防弊大於他們有沒有風險,儘量不要有風險,但是做這個東西不可能零風險。
其實我們每個禮拜都有通話,承辦人員覺得ok,沒有問題,我們都說還有什麼,以前會說這個文件缺、那個文件缺,現在都說可以完備了。但是他們的意思是要等長官的回覆,要有一些名單,名單他們要選,目前還沒有選,就一直卡在這邊,然後就突然換了承辦人員,本來很嚴謹,然後又很放鬆,我們後來發現請他們找聯絡,但是就不知道這一些東西,不知道要從而解釋,所以每一個縣市都在repet。
其實台北市衛生局,其實他也知道很久了,理論上因為我們都有公函過去,如果列管的話,都有限制時間,據我所知,是沒有登入的,原則上就可以。
但是他們從去年10月講到今年。
是不受理。他們要請委員。
我們每個縣市都找了,但是沒有一個過。
真的喔!好,沒有問題,但是我們遇到幾個問題需要討論,雖然這個辦法出來了,但是縣市政府的衛生局,我從去年一直投。
對,這個很熟。
我們的想法是這樣子,今天這一些診所或者是諮商所都是合作,想用我們的平台來提供服務,但是民眾看到不管是不是我們的,也就是用一個東西,有很多的提供者在照顧他,所以我們希望最後讓你全面化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的東西。
這個是其中一個項目。
再來是需求性可以緩衝,從幼到老都可以用到,我們為何會踏入,因為之前沒有健保補助,數位化的程度低,數位化更有立基點,但是伴隨而來的很多從近到遠,或者是數位醫療的管理。
但是心理師比較特別,如果你有做心理諮商你就講得出來,所以我覺得是縮小版的分級醫療的體現,所以除了這個概念以外,還有一個是免去很多的自我量測的部分,遠距化是比較可以執行的。
講到為什麼心理醫療最切合幾個,第一個是在臺灣,你要講說你的醫師是誰,沒有人回答得出來,但是美國是大家都會這樣覺得。
突然有這個需求。所以我們想做的是leverage上去,少掉拼圖可以從什麼樣的點開始,FDA提出很多針對數位醫療有什麼樣的項目,我們覺得最切合我們的主題,也就是視為醫療習慣,也就是心理醫療,包含這四個概念在。
我們發現FDA有定義這一些數位醫療的行為是什麼,我們覺得最重要的問題是在這個地方,當然健保資料庫大家都知道,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就直接跳到AI、穿戴裝置,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沒有解決,我們覺得是醫療行為使用習慣還沒有建立起來,但是這個東西大部分的科技廠不太會care這個。
委員好,好久不見。 我們有準備一些東西說明一下,我們公司主要的目標是推行臺灣全免醫療分級的制度,我們是用數位化的方式來做,其實有一個定義,我們為了達到分級,提倡兩個解決方式,一個是醫療居家化、一個是醫療個人化,這兩個因為在臺灣健保的關係,或許有一個方案是數位醫療,在這個過程中,當然可以導入,這個在心理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個人化是轉介,像心理師轉到精神科醫師,這個是有自我照顧的過程等等,當然這個是老生常談,不過要講兩個,像數位醫療最重要的是提升醫療品質、減少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