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們也有開發票跟納稅,並不是賣出去就不用納稅,還是要開,我們也算是企業,但是卻不知道如何發揚光大,如何走得更平順、走得更好,可以創造更多身障的就業機會,這個是我的夢想。
作為一個弱勢孩子的家長代表出來講話,讓孩子有一個工作機會,不要成為父母的負擔,父母畢竟會走,這一些孩子怎麼辦?丟給政府嗎?政府很困難的,並不是他們不做,而是因為要服務這麼多人有一個困難點,現在有一個團體集合起來,自己又有一個產能,需要很多人支持,讓他們能夠好好經營。
我們過去要蓋社企家園,就是把孩子安住那個點,因此我們的想法是做完之後是不是可以做庇護性的觀光工廠,因為所有的機構只是一個機構來作服務,並沒有產能,我現在在運用我的產能,如果未來這個機構蓋起來的話,孩子的收入會更多,也會服務更多,他們就有產能跟收入,我希望他們領的薪水是可以很多,並不是幾千元而已,這是個夢想,我希望這個夢想政府可以聽到。
有時風大的時候,你看到孩子站在那邊也很不捨,你做出來的東西,如果沒有賣掉的話,如果兩、三天的土司做出來,下雨怎麼辦,我們就趕快送到市政府,教育處就會幫我們賣,就會把麵包賣掉,因為有賣才會有收入,沒有賣掉就會虧了。
就經營的方式要改變思維,也就是手心向下,我們是在做服務業,我要經營的方式能夠像社企,也就是這一次到愛盲基金會,大部分給的資源是很多的,但是就南部嘉義來講,都是要自己打拼跟拜託人,我不希望這樣子,但是現在的點做出來的麵包,人家如果沒有走進去,就賣不了,只要3點,我們孩子做的麵包會到街頭賣。
可能有一點出入,我要的並不是這個,社會給我們很多資源,像執行長的訂單、餐盒及中秋月餅,我們都有品牌,也就是已經經營十八年了,我們希望可以走企業化的,我們過去都是手心向上讓大家施捨給我們,身障的朋友是可以轉型的,只要給他們機會,一定會做得很好。
目前這個協會,我們目前沒有拿到政府的補助,我們希望教孩子釣魚,反而更希望他們去耕耘,是公辦民營,我們固定在這一個點,像庇護工廠考慮到協會本身錢的問題,像庇護工廠,孩子的勞健保一定要附屬在這個點,但是我們真的沒有那個能力,因此是不可一走到一個社區,然後懂的如何行銷,讓更多的孩子有就業的機會。
我們有訓練身障的孩子做手工餅乾,我是在去年12月的時候到台北去參訪台北社企大樓,創造身障的就業,為什麼我們就業弱勢的這個場地,在經營上有一點困難,是不是可以幫忙社企跳脫?我對這個沒有概念,剛剛黃采燕老師有提到這樣的機會,是不是可以嘗試?我完全不知道,怎麼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