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對,但是講者不會換,如果確認再換的話就要崩潰了,大概是這樣~
不會。可是因為有非常多討論的點…
其他相關的議題,可能我們更多細節出來之後,我們會再做一些議題的處理,保持一個比較大的變動彈性,包含在國際的部分,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瞬息萬變,所以會覺得現在把所有的東西都setting好,到那個時候可能是不符合事實的狀況。
(笑)去年年會在做《還願》那一場時,我們入場的時候就播放《還願》的片頭,把燈全部關掉,年紀大的人可能會覺得現在是7月份嗎,但是年輕人會覺得這個很好玩,是一個小嘗試。
設定在草地是因為想突破傳統社福的刻板形式。
太好了,謝謝。我們大概會做這樣的方式,也會在前兩至三個月,按照目前設定議題的層次來做推廣,但是今年跟過往比較不一樣的是,我們會把議題再淺顯化一點,今年也不售票了。
可以路過?
這個調查數據就會有一些扣合,我們也會做一些跟調查結果相關的議題,來做一些質性的訪談。
這也是我們現在會一起討論的議題。
難免的狀況是,第一批審核的標準出來之後,就會說這個標準是可以過的,這個標準怎麼樣最合適,可能就會有很多權衡,所以就我瞭解,截止到今天為止,第一批審查的結果暫時還沒有release,這個時間,我覺得是NPO會很在乎的一件事。
所以不符合的,可能就是會在專案認定上費比較大的功夫。
對,但是專案認定上就比較看情況,因為前面那些的標準,普遍輿論上會覺得比較嚴厲,因此也跟社家署了解,但後來發現這個標準跟一般中小企業的標準是類似的,就是他們有去參考過不同部會。
或者是今年要很慘。
就是落差要夠大。因為平均三個月,降百分之十五。
其實有兩個申請標準,一個裡面是有公式,比如說須連續三個月平均收到有降到去年同期的15%,或者是有完全停業的事實。
我們在想的狀況是,可能也有收到一些比較大型的紓困或情況比較複雜。
跟文化部的紓困看,可能相形之下,衛福部的輸出方案是比較晚的,我們去調查剛好在那一段期間,所以大部分會覺得比較沒有收到,後來也去做了一些瞭解,社家署有推了一個給社福團體的紓困方案,我們瞭解了一下申請的件數、情況。我們當時訪談到的狀況是,他們收的件數是二十九件,核發的金額因為當時還沒有審核完成,所以是0元。
其實收到的回覆大部分是沒有的,因為調查的時間有橫跨一個節點,4月20日的時候,行政院首度說NPO是可以來申請紓困的。
這個也是吻合的狀態。這邊有做一些疫情負面的影響面向、捐款下降等等,其實這邊比較特別的是,我們這邊有特別調查兼營社企組織或者是社企組織裡面。另外也調查是不是有收到政府關於紓困相關的消息。
覺得負面影響的時間也是預估在半年或是一年以上嗎?
政委覺得呢?
我們有針對調查做一些分析,像受負面影響非常嚴重的可能是身心障礙、教育培力跟兒少關懷,我們還有調查這個組織的規模,發現十人以下的組織普遍來說會覺得受到比較大的負面衝擊,又比如回填調查的組織的年資,百分之三十七都是超過16年以上的老牌NPO,23.3%是零至三年的組,這也反映出調查的某個狀況,因為一定多少覺得疫情對自己有些影響,才會想要來填這份,因此這個結果一定多少是有一點偏差的,因為真的覺得疫情影響跟我無關的就不會來填。
可能需要正名(笑)。
(大笑)確定?
我這邊列完是搭配年會要做的一些主題,其實滿有趣的東西,也可以跟政委分享,就是NPO疫情大調查的部分。這個調查大概有一百七十家回覆,有效問卷是一百六十五家,有收到幾份是政府機構填的。
視訊是可以的,沒有問題。
我就是在g0v聽到,那個時候的體驗,因為網路連線的關係,所以常常會中斷。
謝謝政委支持,我們也很希望有錢。
我們過往是用傳統的方式。
g0v用的方式嗎?我們一直想說那個方式不知道怎麼實現的。
其實我們討論到的方案是,之所以沒有確定一定要全部用,也是因為經費的關係,因為我們今年不售票,就是自己找贊助,包括過往找翻譯機的預算上也是滿大宗的,所以我們會先調查,看看預售報名來的人會不會需要口譯機的部分,如果調查預約六、七百個人,如果有這個需求的話,我們就會做這件事。你有什麼建議嗎?覺得是必備嗎?
我會去看是不是有人能夠承擔這麼大場的手語。
還是要安排。
對。是在思考這件事。
我其實有在想說要不要請翻譯。
其實我們對談有附口譯的,我們會考慮。
為什麼?
我們沒有任何限制,因為不知道是不是進得來,覺得視訊比較保險,覺得情況很ok,願意飛過來的話,我們也樂見其成。
對。
好喔!另外想要請教政委,在國際對談的時候,也就是在國際經驗上特別要留意的東西?
(大笑)不行啦!
「戰疫」這個詞我會換掉,有點太針鋒相對的感覺。其實本來還想設計成擂臺賽,在C-lab那個籃球場上鋪軟墊,也就是變成拳擊場(笑)。
好的。還有一場是麻煩政委跟國際講者對談的部分,可能詳細的細節還需要一些時間確認,因為我們現在正在邀約講者,現在不確定具體是哪位,所以可能要等到邀約之後,然後再來跟政委對接。
瞭解。當時把酒店從業者跟無家者、移工等等,相比之下比較弱勢的群體連結在一起,所以相形之下,輿論燒得還滿那個的。
但是我也有聽過高科技業者有隱瞞染疾的足跡耶。
是這樣!?
真的是這樣子嗎?
像剛剛有提到酒店從業者,當時是發生確診,我們有受到最尖銳的結論,就是確診者這麼多,有在高科技業的,為何要酒店要全部shut down?
我們之前有做了一篇文章也講到口罩的問題,那篇主要在講逃逸移工在防疫期間的處境,我們當時感受到的是有很多人會覺得逃逸的移工是防疫的破口,因為那陣子新加坡的移工宿舍發生群聚感染,所以有社會排除的恐慌在蔓延,因此做了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