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的人通常會認為動物實驗要先做,沒有先做的話,不可以做人體實驗,但是完全忽略到國外要慢慢淘汰動物實驗。
可能是沒有加入OECD,而OECD並沒有認可台灣研發的替代方案。
未來3R中心的任務,首先是要整合各領域的人才與資源,第二是協調各部會的法規與措施,第三是牽涉到動物實驗、替代方案的研究計畫,需要整合經費的申請及審核原則,第四是需要設置鼓勵發展替代方案的研究經費,第五是修改法規讓國際上已經採納的替代方案,我們也要採用,跟上國際。
有效的替代方案會比傳統動物實驗更精準、快速與直接,因為直接用人的細胞或人體細胞晶片來做實驗,不用繞遠路,更有助於朝精準醫學的目標邁進。
動物實驗並不只涉及農委會業務,而是牽涉到國衛院、食藥署、經濟部、環保署等部會。
為何要成立3R中心?發展替代方案並不是單一領域,也不是單一部會的事情,牽涉到藥理、毒理、基礎醫學等各領域,甚至是牽涉到光電、生物工程的知識和技術。
我們的建議是,政府應該趕快成立一個跨部會的3R Center。科技部也應該增設「實驗動物學門」,來推動替代方案專題計畫,每年撥出一定比例生命科學相關研究經費來支持替代方案的研發。我們也希望政府能協助爭取舉辦WC12或13。
其實我們有人才、技術,過去也做了一些零星的研究,但是整個看起來是散亂、無方向的,沒有人把它跟替代方案連在一起,沒有人用一個替代方案的角度把這一些東西全部連在一起。我們到底要繼續迷信、守舊的用animal based research,或是用創新的human based research,要不要跟國際看齊,或者是繼續停留在原地?
自由時報最近報導,科技部五年補助25億,鼓勵大學做研究,要將人才留在台灣,其中包含了生醫領域、腦科學、精準醫學及新興病毒感染,都是現在生醫領域很夯的話題。
前陣子科技部公布了一個跨領域整合型研究計畫,請大家來提案。
對,只是沒有用在替代。
國衛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引進美國或歐洲化合物毒性資料庫,也與高醫大共同發展出一套資料庫,研究化合物跟疾病之間的關聯。另外國衛院、中研院、清大、交大、成大共同研究大數據、系統生物學等。
3月底在生醫年會上,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曾發表壁報論文,利用人體皮膚細胞進行刺激性實驗。而人體皮膚的來源是工研院生醫醫材研究所的產品。
國衛院也有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應用電腦篩選合適藥物。
中研院的基因體研究中心,有HTS,而且是超高速,目的是建立化合物資料庫。
臺灣其實不是沒有研發替代方案的潛力。例如科技部成立的iPSC,誘導型多功能幹細胞技術沒有問題。食工所也有幹細胞資料庫。
農委會其實意識到替代方案的重要性,去年動保科派員參加WC10後,也想促成設置3R中心,計畫提出後,卻被行政院科技會報打回票。
回到台灣,2012年本會(EAST)首度倡議政府應設置「動物實驗非活體替代方案研發確效推廣中心」(3R中心),但政府並未重視。至今,台灣研究人員僅在WC9(2014)發表二篇口頭論文跟一篇壁報論文,在WC10(2017)也只有一篇口頭論文發表,跟韓國、日本、新加坡、大陸相比,我們遠遠落後。
從WC10上千篇的摘要中,我們可以歸納出有十幾個替代方案的核心技術,像人體細胞培養、3D人體細胞、器官晶片Organ on Chip、微流體、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還有其他的技術,像高速藥物篩選系統,是運用機械手臂跟電腦運算去篩選藥物的東西。還有電腦模擬及系統生物學等等的方法。
世界生命科學動物利用與替代大會,簡稱「WC」,最早1993年是WC1,到去(2017)年是W10,大約每三年舉辦一次。每次都吸引世界各國發展替代方案的科學家與會。WC10已超過上千人參與,八百篇論文摘要、三百五十篇的壁報論文發表,六十多個討論或發表平台、九個研究主題。WC12會在2020年於荷蘭舉行。
NIH因此發展Tissue Chip的研究,利用晶片上的人體細胞,模擬、了解藥物或化學毒物在人體器官的作用機制。並取代動物實驗。從2012年開始,初始經費是5年7,000萬美金,終級目標則是要建立晶片上的人類(human-on-a-chip)。
NIH指出,藥品研發進入臨床實驗後,大概有60%會因無效而被淘汰,也就是在動物實驗的時候發現有效,但是人體實驗沒有效。30%則是動物身上沒有毒性,在人類身上實驗卻發現有毒性,又被淘汰。
美國NIH很心痛地發現一個新藥的研發,從一開始的篩選,通過層層篩檢,包括臨床前的動物試驗,到最後做人體試驗、上市,過程需要漫長十四年的時間,而且平均一個藥品要投入超過20億美金的研究成本,失敗率則是超過95%。
加拿大認為動物模式已經不能再作為研究的黃金準則了,未來要轉變成以人體研究模式為黃金準則,目標是在2040年。
荷蘭則是從經濟發展、創新科技的角度在考量動物實驗這件事,2016年12月他們公布了一份報告,目標是要在2025年領先全球廢除動物實驗。
目前很多國家陸續成立替代方案研究推廣中心,都屬於國家級,像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巴西等。
國際上,自3R原則被提出之後,大概從1962年開始替代方案的研究就已逐漸成形,1986年歐盟規定動物實驗應以替代方案優先,真的沒有的話,才可以利用活體動物實驗。
臺灣現有208間機構使用動物,最多的是專科以上學校,其次是試驗研究機構,其他包括醫院、生物藥廠、藥物工廠等。 不含胚胎,一年大概使用107萬隻活體動物,包含大小鼠、魚、雞、鴨、兔等。以研究計畫數量來看的話,醫學研究計畫最多,占65%,其次是藥物、疫苗類19%,像健康食品、農業研究及教學訓練等。
動物實驗3R原則是1959年英國科學家所提出,就是「取代(Replace)」、「減量(Reduce)」、及實驗「精緻化(Refine)」。
簡報分成五個部分,首先簡單介紹3R原則,其次說明臺灣使用實驗動物的狀況,第三是國際替代方案發展現況,第四是發展替代方案相關技術藍圖,第五是臺灣的危機與契機。
(簡報參考:https://issuu.com/pdis.tw/doc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8041)
委員,大家好,今天主要說明動物實驗替代方案在國際與國內的發展,也是台灣生醫科研的危機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