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訴求,這個是第一步,讓政策目標在四年內達到一千班,這樣是最好的,但是未來我們還是希望這一整個問題一起思考,並不是單獨說我們只要把公共化托育量提高就好了。
但是可以看到新聞說家長去抽籤都抽不到,可是就我們的經驗來講,我們發現抽不到籤的家長都是二至三歲的家長,二、三歲事實上就有資格讀幼兒園了,但怎麼辦?公立幼兒園以台南市有一萬名,但是給二至三歲的名額有多少?僅一百八十個,一整年台南市的公私幼兒加是四萬個,這一萬個只有一百八十個名額是給二至三歲的;更不要講褓姆系統,這個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之內。所以我要講的是,這一張投影片是要跟大家講說零至六歲是切成三塊。
我們講零至六歲這一塊,雖然幼照法講是東南亞最先進的立法,在我們看到托育切成三塊,第一個是零至二歲的褓姆系統,第二個是二至三歲的托育機構,這個名額太少,接著是進到三至六歲,我們一直講四比六,其實我們一直聚焦在三至六歲這一塊,雖然是四比六沒有錯。
我們今天聚焦的是育兒負擔這一塊,如何讓公共化托育的量變多,讓家長負擔育兒的費用可以降低,讓大家覺得生的小孩不只是領到育兒津貼,長年有一個公共化托育服務,不用擔心不知道要講孩子送到哪裡去,因為在住家附近就有了。
我們認為少子化並不完全是教育部的責任,這個我必須要先說清楚,我們看到所有的新聞或者是一些媒體,都好像覺得是少子化問題,教育部就要有幼兒園,以讓家長有地方送,可是其實我們看很多國外成功的經驗並不是這樣,除了托育以外,還有年輕家長如何有時間去送孩子、陪孩子成長,又或者是整個環境是否適合育兒,人行道是否可以推娃娃車的空間,也就是年輕這一代是否要生孩子的這一件事。
因為報告的時間只有十分鐘,所以我今天只有四張的簡報,公共化托育其實是為了解決少子化。
我不浪費大家的時間,我直接進入重點。
我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群眾教師公會總聯合會的幼教委員會的副主委的顏嘉辰,也是這一次的提案人,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