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研究我相信以國內的水準,應該都有這個能力,只是說運用官可以提供相關專業的知識來配合,如何引導他們適用在建築物當中先期探災的設備,也可以把設備傳給救災人員,災害從預防到後面的搶救,連成一線,國家的大型災害就可以減免。
但因為現在是科技的時代了,未來會有什麼(協助)作為?我們現在在很多天然災害上,有很多無人機的運用,像經濟部單位都已經發展了,像用無人機去看土石流或者是什麼,無人機是不是可以再縮小化?那個就可以變成是室內的無人機,在高危險的這一種東西當中,我們也有一個小型的無人機,進去就飛一飛、有沒有環境就照一照,瞭解裡面的資訊傳出來,外面的指揮官才知道要如何派人,這樣子是不是會變成伺候機的概念,也就是把天人災害運用很普遍的概念運用到建築物當中。
但是這些系統只限於公務人員避難的運用,如果這一些丟上雲端,可以透過怎麼樣的機制,可以讓指揮的人員到現場,不管平板或者是資訊系統裡面,有建築物裡面這一些菸的濃度,人到底在什麼位置,還有哪一個樓梯集中或者是哪一個位置集中,如果讓指揮官到現場的話,為了搜尋到那兩個移工,結果花了一些時間,如果指揮官不利的話,也可以不派人進去。真的都是冒險的精神,因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們真的很辛苦。
我們之前也曾經跟署裡面的搶救組有跟他們請教過一些,他們原來有開發一個是全國指揮系統,他們現在這個已經成熟了、推廣到各地消防局去實際運用,我們有興趣的是,因為本所在研發人員智慧避難引導的時候,我們用了很多ICT的技術,這一些技術是可以傳到個人行動的裝置,像行動手機、iPad上,可以提供演算法,也就是哪一個樓梯是安全的、哪一個是不安全的,甚至未來可以結合既有的消防探測,像菸、霧都可以偵測到有災害的預測。
我回應林委員的指正,剛剛提到圖資及運用,誠如林委員所提示的,這個是滿重要的,因為任何的消防隊在搶救的話,如果沒有這一些圖資的話,要跟業者調這一些圖,事實上會耽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