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前置。
我們跑這個案子已經跑快一年了,為何一個月前開這個功課,我們也滿開心的,原來我們溝通了這麼久,他們願意給我們一個門去試試看。
因為我們會show現在的prototype給委員看,這個是一個工具,而這個工具可以套用在任何一個項目之下,但因為我們現在是在做簡報的時候,其實跟各部會作一些溝通的時候,我們用一些比較保守的方式,很怕大家一聽到就距於門外,所以我們是有這部分的考量。
這其實在我們的平台上完全不牴觸,我們研發的工具,其實我們最終目的是簡化移民程序或是簡化申請工作簽證的程序,所以「4合1」是一個、「創業簽證」是一個,如果未來有辦法接觸到,我們希望連可能申請簽證也會是一個。
只是大家普遍上看到新聞的報導會稍微誤導大家,我們先從創業簽證開始。我們先實驗看看,我們創業簽證告訴大家說外國人才來提出是要投資並創造就業機會的。
我們認為我們引進的外國人不會去搶臺灣人的工作,因為引進來的人是高科技的人,可能是臺灣找不到的人才,甚至要去國外挖過來的,如果一些比較中階層的工作,其實外國人來也不會想要做這一件事,我們現在有經濟移民,我們現在有一些創業的Opening,其實都是比較給白領,我們的資格其實滿嚴格的。
我們的計畫觀點,我們希望外國人才來臺灣創業,為什麼會有這個第一步?我們真的很擔心目前臺灣的現狀,我說開放外國人來臺灣工作的機會,我怕會被打死,怎麼可以找外國人來搶臺灣人的工作?
其實臺灣有滿多人在做這樣的事,但是專門給國際人在,目前還沒有看到有專門的服務,所以我們希望在這個部分可以更致力與著墨。
這是什麼意思?外國族群來或是世界族群來,其實我們的世界平台就會蒐集這些人的背景,然後這一些人喜歡什麼樣的臺灣品牌聲音或者是內容,甚至如果有一些,像跟特定單位去作合作的話,也許都可以作蒐集分析的工具,可能可以讓臺灣一些政策面更好,或者是經濟部面更好的方向跟指引。
我們結合了一元翻譯的三十六國語言服務的平台,我們希望在這邊可以提供資訊分享,臺灣品牌推廣到世界,強調社群很重要,社群的聲音在這裡,我們希望這個平台可以蒐集資訊,並加以分析。
我們換下一個,因為我們現在是在開發工具的階段,其實名字沒有去著墨,我們想說也先蒐集各方面的意見,然後再定調一個名字,其實也來得及。
缺點我就不講了,委員應該非常清楚。
對,因為他們原本以為他們做得比較好,所以一直叫我們做。
我們開會的時候,他們問說是不是結案了。
委員說得真的太對了,所以國發會才會給我們功課說:「我們可不可以給予建議來做這個網站?」雖然我們的目標相同,但是他們的範圍是很大的,因為我們的團隊是由小而大,因為國家層級,畢竟可以一下子有很多資源丟進去,但是不是達到最重要的族群?所以目前是12月20日要給他期末報告(笑)。
一個月,因為只給我們一個月。
國發會其實給我們一個功課,因為他們剛好有在研發,其實已經在營運了。
再來,因為臺灣的角色比較尷尬,我們現在有一點被排除在世界之外,所以導致我們現在非常安全,像一些恐攻或可怕的東西都發生在他們那邊,我們家反而很安全,我們走在路上不會擔心被丟什麼東西,也就是跨年的時候,不會擔心是不是成為一個恐怖攻擊的焦點。所以,其實我們的機會真的還不錯,目前這一個環境,安全真的是滿重要的東西。
再來,我們也是世界上同志立法通過的,這個民族包容性其實是非常棒的一件事,也是一個誘因。
再來,我們媒體自由,我們有任何聲音,都可以透過媒體的管道說出來。
這個是我們的優點,要發揚,並讓大家知道。
沒錯,沒錯。或者是投資,突然間說明年不能了。
我們講到我們的機會,臺灣目前是全世界公認的,我們的商業環境很安全,不會有很多的詐騙案、不會有很多不好的事情,賺的多不多是一回事。
連我都不太想參加他們的活動,我知道他們的活動,但是他們的活動,說實在的,不太吸引我,這也是問題。但如果他們在工作上,我相信本地或像外籍人士族群作結合,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中間的問題是什麼,代表我們的交流真的太少了,如果這樣的平台,我們可以提供更多的資訊,讓彼此更認識彼此,我們接觸到的,也不會太陌生。
再來,有關於族群的問題,缺乏跟國際信息連通的管道,像在矽谷或者是紐約或者是華爾街,我們本身就有這樣的生活圈,可是這些生活圈跟臺灣其實是斷開的,甚至連在臺灣像一些加速器或是什麼,這個族群都是自己跟自己人混在一起,其實跟本地完全沒有關係。
像臺灣的單位,對於個別案來說,並沒有非常多,所以他們的管道就變得非常少,所以我們很希望這一個平台如果可以解決這樣問題的話,可以像愛沙尼亞那樣,網路上可以成就這樣子的可能性,是不是也可能吸引外國人才到臺灣創業,因為他們來臺灣一定有幾種,一個是很喜歡臺灣、家人在臺灣、曾經在臺灣唸過書,不然就是想來亞洲的時候,不知道去哪裡;我們可不可以說來亞洲的時候,是選擇臺灣,而不是去日本或是新加坡,有沒有可能把這樣的人才丟進來?
像我們在國外再回來的,我比較幸運,我在臺灣土生土長,我有臺灣的身分證,所以我創業很簡單,但對他們來說真的非常困難,必須經過層層的手續,尤其像一開始中文不太通的話,其實看到繁複的網站資訊,甚至打電話去1999問或者相關問,可能聽都聽不太懂,所以變成外國人士要來臺灣,就必須透過像「臺灣易簽」這樣的單位去跟他們作一些諮詢服務。
是不是臺灣的聲音,有可能透過這樣的平台,像我今天想要丟資訊到俄羅斯跟阿拉伯,我們跟對方有合作或我想開發那裡的市場,其實是有很多方法跟管道,並不是要透過很多單位去找有沒有認識的人,其實網路上看到那一些不信任案或詐騙案,其實滿多的,又或者是這中間明明是很好的合作,可是就沒了,可能被新加坡商、香港商給搶走,其實還滿多的。
我們希望臺灣人在搜尋資訊跟發表自己聲音的時候,應該用全世界都懂的語言,全世界都懂的是英文,並不是中文,當然如果是中文的話,我們也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他最近才發覺到(笑)。其實應該由他來報告,但是他的中文比較不順。
再來,普遍外語能力不足,所以國人在看世界的時候,其實就會用中文去搜尋,這個是第一直覺;第二個會用英文,如果不夠好,就很容易用Google翻譯。
因為David在翻譯上其實做了滿多的貢獻,我們可以用語言去解決這一個障礙,連接到全世界,如果語言是問題的話,我們應該解決掉這一個問題。
當然目前有很多的問題,因為我們的語言是中文,所以相對於其他的亞洲國家,像新加坡、香港,他們的官方語言是英文,我們在行銷全世界的時候,其實受到很大的阻礙,因為國際人士,甚至連日本人在搜尋一些國外的資源、資訊時,都是用英文,他們不用中文。所以他們會搜尋到香港的資訊,他們會搜尋到新加坡的資訊、馬來西亞的資訊,但如果他們要用中文好了,一定是用簡體字,所以搜尋到大陸的資訊,反而我們這邊都沒有了,我們這邊變成使用繁體中文,其實是被限制住的。
除非很多朋友在那邊回不來的原因是,他如果回來,其實找不到相對的工作,比如像資安好了,資安在國外發展比在臺灣好很多,他們要找比較大的公司,有辦法付那樣子不只是薪水、更高的遠見,導致他們回不來,我們希望臺灣的人才不要外流。
我們要瞭解一下臺灣目前的問題,其實之前David有說到,我雖然是在臺灣長大的,可是我在美國念過書,他們其實都有國外經驗的,我們真的希望臺灣的人才可以不要再外流了,我們真的出去學習洋墨水的人才可以回來嗎?這是我們很希望的一點,我們出去回來唸書回來臺灣,或者在美國長大再回來臺灣的原因是,一定是因為臺灣有東西把我們留住,像家庭、根及習慣,如果可以選擇的狀況下,我們一定選擇回來。
目前國發會跟「亞洲‧矽谷」都是我們的指導單位,我們也很開心他們可以給我們一些協助。
我們另外一個合作單位,其實是朱平先生,他也給我們很多的指導,他現在正致力於Impact的VISA,所以希望可以成功。
這一位是我們的合作單位的負責人,所以有很多關於移民及VISA的一些問題會作一些合作跟請教。
這一位Michael是我們全端工程師。
接下來是Justin是UI的前端工程師。
這些都是我們的團隊介紹,我們今天團隊的人都在這邊,這個是David,是計畫主持人;我是負責做行銷的部分,我自己的背景是專門在做網路行銷、市場行銷的部分。
委員好,很榮幸可以跟您作一個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