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的試驗船在 50 米左右的水深,其實在西部海域的附近也有發現於拖網釣場當中,會有 2 至 5 公分的幼蟹,這是我們實際觀察到的。當然幼蟹的標示是有困難的,但是我們也可以蒐集這些目視可及,或者是海上資料來作一些分析與研究,以上是水試所的補充,謝謝。
在梭子蟹生活史的部分,感謝張博士的提供,他提供了梭子蟹的生活史的部分,像剛剛藍老師跟署長都有提到,從近岸到深海的部分,梭子蟹會在比較深海的地方來作產卵的動作,幼生期其實是會隨著漂流藻在海面上隨著洋流擴散,這部分其實在水試所、漁民回報出來的資料,就可以很明顯看得到,像北部很多釣客會在海上釣魚時,會發現在春、夏看到上面有漂流藻的時候,通常都會有幼蟹隨著漂流藻來作洄游的動作。
水試所上次有提出我們目前覺得比較有可行性、必要性的也是從體長來作管制,也就是先達到最小性成熟的管制方式,有機會讓所有的螃蟹來作產卵的情況。當然這裡面考慮到政策工具,不管是直接的補貼、部分(補貼)或者是怎麼樣的方式,讓他的損失可以達到比較小的影響,可以變成是循序漸進的管理,這裡面的結果是從體長管制 1 公分來講是影響比較小的情況,接著是禁捕期間的調整。
在我們的分析之後,可以看到在各種的管理情境當中一定對漁民有一些影響,當然有價格間交替作用之後,可能收益會提高,也會消除一小部分,剛剛鄭老師的簡報當中有提到雖然是負相關,但就我們估計,如果以 1 公分體長管制的增加來說,漁獲量大概減少 7%,不過價格會讓他的產值回來 2%,所以損失還是大概在 5%左右,這也是漁業署特別在去年底的時候希望我們可以幫忙計算的部分。
過去像簡報當中有講到我們的漁獲資料有包含漁業經濟跟生物的各種數字,當時其實也特別設計要做漁業經濟的調查,如同剛剛總幹事所講的,其實這邊漁船的產值每一艘是 900 至 1,000 的年產值,不過扣除成本我們算出來每年大概是 200 萬左右,其實成本裡面,油料跟漁工,像一艘船必須請七個漁工,一個漁工以 3 萬至 3 萬 5 來計算,一艘船一年的人事成本也好幾百萬,簡單來算其實可以發現這樣的情況,而且他們也必須要符合勞基法的一些規範。
接著是性成熟的部分,我們也針對生殖線逐月觀察性腺成熟的樣態,我們成熟的部分是以發育飽滿、抱卵的方式來作目視觀察,發現在紅星梭子蟹在春夏之際是有比較高的成熟率,鏽斑蟳是在春天有性腺比較飽滿的情況,善泳蟳也是在春天會有性腺比較飽滿、成熟的情況,遠海梭子蟹則是更早一點,也就是 1 至 3 月會成熟,在 6 月也會有小小的 pick 會出現在這個地方。
我們在針對體長的部分,過去幾年在生物樣本當中有持續蒐集、累積,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在四種蟹類當中,不管是澎湖或是高雄的西南海域,又或是北部的西北漁場,我們都有採樣與蒐集的調查,在紅星梭子蟹不管在哪一個區域,我們作統整之後,最小性成熟會落在 8.2 公分至 10.2 公分間,鏽斑蟳是在 8.5 公分,善泳蟳是在 6.1 公分至 7.8 公分,遠海梭子蟹是 9.6 公分至 11.3 公分的區間,根據現在的管制措施,現在確實是有小小的差距,確實可以再作努力的空間。
上次有 show 過這張,藍老師的簡報當中有提到,在捕獲率當中根據資料的呈現,鏽斑蟳確實有微幅上揚的情況,當然跟紅星梭子蟹可能有互相消長的趨勢,因為我們這邊沒有像藍老師把衛星資料再比對,其實可以看出在水的環境、氣候變遷,其實會跟這兩個蟹類有交替的影響。其實我們也把整個漁獲量的釣獲率來作趨勢的檢定,檢定的結果是 P 值為不顯著的情況。
剛剛藍老師已經報告得很詳細關於作業漁場位置的範圍分布,VDR 的資料是可信度非常高。水試所過去幾年包含西南海域的刺網,在高雄的同仁協助調查,澎湖也有一些調查,如同鄭老師提出來的一些研究報告,另外是北部所做的西北海域的籠具西北漁場調查,確實像藍老師所說的,整個西北海域的三點蟹作業範圍是滿大的,在春、夏的時候,其實也會到中部去捕撈鏽斑蟳的漁獲。
其實這個內容上次會議已經有報告過,我會快速一點點,只是讓大家再回想一下,不過後面會再補上試驗船觀察到的拖網試驗在沿岸作業幼蟹的情況。
主席、各位與會先進及提案人,大家好,我在這裡分享一下這幾年作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