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所以我覺得這就差不多了,我覺得能夠把這個數位皮夾跟《電子簽章法》這兩件事情綁在一起,我過去完全沒有想過可以這麼做。
對。
懂。
懂。所以這其實在整個訪綱裡面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我最近有看到這個數位部非常積極提倡這個電子簽章法要通過的問題,這其實跟現在大家每天在臉書上面會遇到這種假的粉專,然後假的名人、會告訴你說這個是區塊勢,然後我們又要空投了,你只要轉一顆比特幣來,我就會還你兩顆比特幣這樣,現在它可能會有一個驗證的機制,這個驗證的機制首先要先有法律的授權,就是有電子簽章法授權,所以它需要修法,然後變成數位簽章的。
了解。我相信大家看這個數位皮夾,其實出版社有寫過一些關於數位皮夾的內容,然後也曾經找過豆泥來錄音。但是我一直會很好奇更源頭的原因,為什麼數位部會在這個 2024 或是 2023 年底的這個時間點,提出數位皮夾的這個概念?它最終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目的?或者是說這個數位皮夾,它最後普及了,你想像中的這個使用情境有點像剛剛的這種選擇性揭露。
我還蠻好奇剛剛部長提到這個資料到數據的轉換,這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樣的直接的關係,或者是間接的關係?這是同一套概念嗎?
所以我會滿好奇,順著這一個往下問好了:這個概念跟數位部最近提出來的這個數位皮夾,或者在數位部的網站裡面,其實有稱它叫做「資料授權的總開關」。
所以我覺得這就算蠻清楚的,在這一開始可能大家對於擁有的概念,或者是看這本書的想法,他可能會覺得就是加密貨幣、比特幣是自己擁有,然後不是放在這個中心化機構裡面。但是其實在數據裡面,我覺得數據好像一直都是一個有點模糊的地帶,就是「非個資的數據」理論上就是應該是產出者跟需求者的,還不是剛剛講到我們產生出這些的健康數據要用這些來做研究,讓大家體適能更好的,理論上雙方是可以直接媒合的,而「分散式」的意思,也就是讓這種媒合變得很容易很簡單。
其實我自己會滿好奇就是:像剛剛部長說web3 它其實是一個傾向,它有點像是去中心化的縮寫。最近有一本書是 A16Z 的創辦人,合夥人 Chris Dixon 寫的,叫做「Read Write Own」,然後在它裡面提到web3 它是一個擁有的概念,在你剛剛提到 IPFS 這樣的概念,它其實也像是一種擁有,或者說其實在數位部的這個想像裡面,web3 關於擁有的這一個想像,是比較沒有往這個方向去走的。
了解。所以其實剛剛部長已經把接下來的我想要問的兩個問題先簡單做了一個概要。
對。我還蠻好奇會想要先問第一題是:「部長,對於 web3 對於數位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跟現在有哪些實際上在政府裡面已經有用過 web3 或者是類似概念、實際的例子,可以跟大家分享?
謝謝!但是我還蠻好奇的是,因為最近有看了蠻多數位部的內容、關於部長的訪談,然後裡面其實有時候也會提到一些關於 web3 的內容,無論是 IPFS…
感謝部長願意撥時間來錄這個 Podcast。區塊勢從 2017 年到現在,大概都是在討論關於區塊鏈、加密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