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分階段?原來我們需要哪一種的產品,他才會生產出來,所以不一定很普遍、很容易問到,以上補充。
剛剛又回到分大小企業,如果全部這樣的話,其實就會亂掉,現在要有一個非常大的系統改變,這個是系統改變,包含民眾的習慣,要什麼東西,還有餐飲業者的服務,還有製造業是不是可以生產這個東西,還有後面是不是可以廢棄回收及循環,這個是系統的改變,絕對不可以太快。
其他的非列管對象,因為他們覺得需要來配合,導致可能找不到這個資訊。
我剛剛有說明過,這一次是先就我們列管的對象,就是我們在推動政策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告訴你,但是我們對於列管對象,我們講了很多次,而且確保可以買得到,確保可以買得到這個東西,有什麼問題買不到,可以來問我們。
企業非常有這個觀念,他們標榜就是不要用吸管,就是直接喝,我們先講說可以直接喝就直接喝,如果有需要的話,再拿替代的吸管。
但是回應理事長所講的,其實我們不是要壓抑某一個產業,而是要減少一次用的東西,像我們最近推出的政策是內用不要用免洗餐具,不是只有塑膠,不管是任何材質,都不要,這個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如何做到逐步改變大家的習慣,就是一步步來。
這個吸管一定要符合安全衛生,我們在制定政策就有找衛福部過來,他有一個安全衛生的標準,這個是一定的。因為紙吸管到底是什麼塑膠,後來也發現國內有兩家很大的產業,有生產不含塑膠膜,也符合FDA的標準,大概是這樣。
我覺得吸管的外溢效果很大,變成很多咖啡店有做,現在是便利商店也有做,因為它很想配合,但是要怎麼知道替代方式,就是要看我們的網站,我會想知道以後如何把傳播的方式更多元,可以讓更多人瞭解,這個是我先說明一下。
如何找這個替代方式?因為在限制對象的時候有四個行業,我們就先找這四個行業,因為消費者是一個配合的角度,我們今天管制的是我們的餐飲業者,餐飲業者除了政府機關、學校之外,就是百貨公司跟連鎖速食店,談了五、六次以上,碰面了一些時間,質疑到底有沒有什麼問題,顧客來買的時候,有什麼問題,是有在做。
剛剛聽方總在講,認為我們的傳播方式實在是需要更多元一點,我們在吸管預告是去年6月,但是今年3月才公告,這裡面一直在看的是有沒有好的替代方式,我們要確認有好的替代方式才會推這個政策,這個是一定的,政府做事一定會這樣。
今天很謝謝各位,我們的報告到這邊,等一下聽聽各位的寶貴意見再來討論,謝謝。
最後,我想我們會著重四個部分來推動循環經濟的系統,這四個基本的要項,包含法令規範、市場誘因、網絡,當然很重要的是今天推動創新的工作,這樣的工作才是促成循環經濟四個很重要的部分。
後面是國內一些再生的產業,像遠東新世紀,這是國內非常傑出的,回收的保特瓶可以做成纖維的衣服或是其他的再生包裝。在國內企業的部分,包含了聯合利華也宣布了,他們有計畫生產百分之百再生塑料的瓶身產品。
還有一些工作我們要推動的,包含限制產品過度包裝,如何可以再節省我們的包裝,特別是網路購物的部分,現在我們也會訂出一個指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會引領我們的企業如何在包裝的部分也能夠有更創新的機會,其他有蓋膜回收、漁具跟農業覆蓋膜,其實有一些把漁具回收回來,做太陽眼鏡或是包包。
在吸管的部分,本來我去年6月在推動的時候,因為各位還有一些爭議,其實我也有一點擔心,但經過半年、一年的時間,我們的就口杯出來了,還有其他不同替代材質的吸管都出來了,這真的是百花齊放,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政策推動經驗,政府好像推動一個小小的力量,其實就帶動社會朝向環保減塑、再塑的方向。
今天要特別提到的是,我也是最近推動兩項政策非常有感的,因為在去年1月1日擴大限塑及今年7月1日的吸管限制,我覺得政府擔任的角色是政策引導,因為在我們四項東西裡面,包括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及塑膠吸管,比如在購物用塑膠袋的部分,我們的珍珠奶茶,以前一定要有一個杯子、吸管,然後再加塑膠袋,現在因為政府的法令,它並不是消失,而是改變了一個更環保的方式,我非常欽佩國內的企業界,他們可以很快因應如何提出一個替代的用品跟替代的商業模式。
在四個面向的部分,我首先說明的是源頭減量,我們的環保團體對歷年的海灘都有廢棄物的統計,有幾項的東西是我們需要來關切、能夠減少或是來回收的。也因為要推動這個工作,我們有成立一個海洋廢棄物的治理平台,源頭減量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減少跟回收,這是四項的工作之一。
同時回收系統很重要的是,能夠進行系統的鏈結,包含產業面、回收界,及回收界後面的處理界,如何能夠把這個回收的東西,讓我們的塑膠再生廠能夠利用,這是需要串聯的整合工作。
在塑膠循環策略的部分,有包括幾個面向,首先是工業局為主的產業面,能夠進行綠色生產跟設計,我們在消費面的部分,也要有一個消費型態改變,跟一個我們創造綠色的市場,以及進行資源回收跟再利用。
我們也盤點了塑膠資源循環的流向分析,也就是說,有關我們用了多少的原料,這個原料用了之後,有多少是回收再利用,有多少是去處理掉的,我們希望回收再利用能夠越多,當然進口國內人均物質消費量能夠越少越好,也就是儘量不要用一次用的東西。
其中我們比較關切的是,在塑膠模或是塑膠袋的部分,為什麼這樣子?因為很多都是一次用的東西,也就是說,大家說可能在地球孕育了一、兩百年,但用了生命週期可能只有三十分鐘,就把它丟掉不用了。
我今天介紹這個塑膠的案例就是今天討論的重點,臺灣國人用的塑膠量,用的塑膠量來講,比例上算不低,各國在一年人均塑膠的消費量,我們是每人每年是122公斤,這是各項物品。
還有人均物質的消費量能夠越少越好,這個都在我們的資料庫裡面有做歷年的比較,這樣的數據可以提供社會大眾或是工業部門在消費的時候,要訂定政策的參考。同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循環利用率,也就是生產出來,消費之後,有多少的東西運用到我們的物質的生產裡面,它的循環度是多少。
這是我們四個面向的推動策略,很重要要告訴各位我們這個指標包括資源生產力,我們怎麼樣能夠在促進生產的同時,也能夠維持物質的使用量不要太多,或者甚至物質的使用量越少越好。
最後當然很重要的是,我們這個回收的東西,可以進到二次料市場,如何增加循環度也是我們關切的議題。
政策面有推動資源回收的計畫,它有四個面向,也就是在生產面,我們要增加一個資源使用的效率,在消費面就是能夠提倡綠色消費、減少浪費,以及在廢棄物管理能夠減少廢棄、能夠去連同分類。
我們過去有推動隨袋徵收、四合一,在工業廢棄物的部分也是有推動工業減廢,特別重要的是四合一計畫,我們有一個資源回收管理基金,這個管理基金因為可以補貼回收,張署長也特別要強調如何用基金來補貼高價值的再生做法。
臺灣在循環經濟是有一個很好的基礎,為什麼這樣子?從80年代開始推動資源回收,所以我們的回收率在一般廢棄物,大概有一半以上是回收的,在事業廢棄物,當然也有七、八成左右。
第三,我們需要發展新的生產、設計新的消費模式,當然今天大家就是在做這一件事。
另外一個是用可持續生產、充足的資源,替代無法持續生產及可能耗竭的資源。
今天可以不用一個東西,這個東西越用越久可以再使用,或者是用了之後能不能再回收,就把它再次燃料化,怎麼樣可以讓物質的價值鏈越高越好,這是循環經濟很重要的核心精神。
我想今天介紹我們的政策部分,我們關切的是我們的環境、資源永續利用,要瞭解資源,主要是進口,特別是關切塑膠的石化燃料99.8%都是進口的。接下來,我們要怎麼做,當然是從循環經濟,這個有三個道理,其實第一次看到這三個不一定懂,但是一看再看,而且去深思,就覺得這是我們要做循環經濟的一些基本道理,也就是說,我們怎麼樣可以在現有的物質鏈來提升使用資源的價值。
政委好、我的好朋友胡副處長,以及各位我常常在社群FB上看到一些公司代表,今天很高興可以當面來討論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