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到您剛剛所說的問題,到底能不能回收是透過技術的專業去評估,還有成本的效益,這個部分不管是質或量都要考量,環保署不能說這一個東西要如何處理,除了技術層面、經濟層面及影響面都要通盤考量,這樣才是比較完整的概念,沒有辦法直接跟您說要或不要,這個是我們的說法。
能不能回收涉及專業技術的部分回歸技術來講,署裡面的立場是不要產生,這個大家都可以認同,亦是大家來這邊討論議題的最主要概念。如果源頭減量就沒有後續的問題。
不要忘記,今天進了焚化場,雖然大家對於進焚化場不是那麼理想的方式,只是臺灣焚化後的熱量都是做發電用,所以最後一道可以回收的方式,並不是從物質上回收,而是做能源上的回收,透過這幾種的方式,才可以把大家所關心的議題來做解決,以上是環保署的補充,謝謝。
另外,不管到底技術上是不是可以回收,更重要的問題是,到底有沒有妥善去做運用或者是做處理,按照政策,源頭減量完回收認為再利用是最好的。
第二,如果真的產生出來,民眾確實有這樣的需求,已經透過全面減量或者是財政部在推電子發票把這一些量都降下來,是不是相關的部分可以有適當的方式處理?如果可以回收的話,當然最好可以回到這一個系統,但是我們必須要考量對這樣的層面影響有多大?包含處理技術、成本及所產生的感熱紙,像每一個月有600噸(產生),一年就是7,200噸。但是大家有沒有想到在民眾一天產生的垃圾量面有多少,這個是有經濟效益要評估,我們沒有意思是說不能去做回收,而是這個部分是有這樣的品質、數量,這個對環保署來講是要通盤考量。
但是以環保署的立場來講,環保署一直再三呼籲我們從源頭減量,今天主要是沒有產生出來的話,就沒有後續這一些相關的行為,包含回收、使用或者是給民眾拿了一長串的東西,署的立場是在源頭、民眾選擇的部分,就可以讓這一些東西的產生就減少,這個是第一個要務。
謝謝各位提供這個意見,剛剛先進有提到技術上是沒有問題的,財政部的長官也有提到如果技術上是ok的話,這個是一件事。
大家好,我是行政院環保署廢管處科長蘇意筠,這個議題跟環保的議題有關聯,所以跟大家共同參與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