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兩個,一個是入山跟完成的部分,我們考慮的是留守人,我們希望留守人的機制,這個並不是強制性的,希望是多元的,希望是傳統的紙本跟數位的,希望可以做到的功能是跟前面的整合在一起,當今天路線資訊完成之後,留守人身上有一份,假設透過數位的方式登入,希望可以通知他登入,如果完成登山的程序之後,留守人也希望可以收到這個資料,我們希望留守制度不是強制性,但是希望被考慮在資訊系統當中可以提高這一個部分。
我們的建議剛剛有提到,希望每一個部會所提供的抽籤機制跟退費的機制是一致的,第二個部分可以做的是,旅行社的商業團的部分,可以用定型化契約來做處理。自主團的部分是希望可以同意申請的規則,讓整個申請可以簡單一點。
進到下一個階段是在審核抽籤跟繳費的部分,我們看到有幾個大的問題是,現在的審核其實是每一個部會都不一樣,我們希望可以做統一。另外,像退費對一些商業團體來講是滿大的困擾,也就是七天退費的問題。
第二個可能的解法是,政府其實有一些資料還是有必要要填的,因為有助於搜救的效率,像留守人的資訊還是需要的,如果還是要填的話,希望改善使用者介面,可以有一個簡化的表格來輸入程序,這個問題有兩種可能的解法。
填寫的部分,我們看到最大的挑戰是,要填這一些資料其實有一點複雜跟困擾,要填的資料相當多,包含了每個隊伍有留守人跟緊急聯絡人,我們提供了兩種解法,一種是這個平台上的申請資料是填完全必要的資料,剩下的部分,當只有在發生災害的時候,我們才透過政府的連線來拿到相對的資訊等等,這個是一個解法,我們只填必要的部分,剩下的部分透過政府的連結拿到。
現在選擇路線跟山屋的部分是比較複雜的,所以結合到上一點,我們希望可以在申請樣版的時候可以做更大幅度的簡化工作。
在選擇山屋的部分,我們有幾個需要考慮的是,最大的挑戰是,我們要怎麼樣做好承載量的管理,另外一個部分是,大家在選擇路線的時候,官方網站上有一些路線難度的資訊,這個資訊目前在各個機關裡面的標準是不一致的,所以希望可以把它標準化,這樣會比較好去參考。
像現在有一些資訊是缺乏的,像天氣、水源及路況,像民間的網站上有一些資訊,我們也可以透過公開的API,把它整合成一個標準的規格,讓第三方的手機APP或者是網站可以使用,這邊提到的幾點是最好跟民間的商業團體來合作建置這樣的系統。
我們最後的建議是,其實很好的做法像民間有很多好的網站,像健行筆記跟登山補給站,其實有很好的路線了,我們可以透過開放API的方法,把樣版的行程提交到申請平台使用。
我們在討論這整個過程之後,其實會考慮到幾種類型的登山團體,像自主團跟商業團的部分,及探勘的這一種類型。
我們也有考慮到一些額外的部分,像外國遊客想要知道交通距離、網站的部分也是滿大的挑戰。
我很快說一下這一組討論的想法與建議,事前規劃的部分,大家有考慮幾個點,有一些問題,我們要知道天氣、水源、路況的資訊,目前政府的資訊其實並沒有提供相對應的資料,反倒是民間的資料會比較齊全一點。
申請的部分有一個瓶頸在,也就是那個地方的山屋、平台跟數量。
當有這整個計畫之後,依照隊伍的能力來做出這一份登山計畫書之後會做申請,其實大家也有提到,像商業團會佔掉大部分的機會,我想要提的是,很多時候想要規劃的是,很多時候要摸黑早起,還有一個時間點是什麼時候?也就是一個月前要搶申請書,那個很痛苦,而且申請的人特別痛苦,因為全隊的希望就在他身上,手慢了行程就沒有了,這是整個申請的瓶頸,我們應該解決瓶頸,這個瓶頸是山屋跟營地的數量,還有那個地區的生態承載量,因此應該先解決瓶頸,瓶頸解決之後讓使用者上傳樣本路線,透過GPX來推算出沿路所需要申請的資訊。
但是用的是地圖產生器,最後也會用到GPX檔,從這個角度來看,就GPX會有一些資訊,像沿途陡峭的程度,像其中因為天候、地形需要撤退的地點,像沿途需要住宿的地方。
但是以目前我聽到大家的反饋是,我猜大概有8成以上的使用者會在網路上去參考別人最近的路況,這個路況裡面有一個GPX的軌跡檔可以參考,我的假設是有8成以上的使用者會走所謂的樣版路線,一生一定要走一次嘉明湖的路線,這個是三天或者是三天的行程,不管是三天或者是四天的行程,有一些是不想探勘,這一些人不紅用樣版上的GPX檔,像紙本地圖或者是地圖產生機器做規劃。
我想要講一下剛剛講的部分,其實從寫計畫書、路線規劃跟申請,大家會考慮到的點是風險,我們應該以這個隊伍來分類,應該可以分商業團體,每一個團體都有自己不一樣的需求在。
大家好,我是蔡志展,我算在福爾摩莎山域管理的理事,平常主要的興趣跟工作是參與開放街圖跟一些開放工作,所以我對於一些地理資訊比較熟悉,希望可以透過開放源碼的軟體技術來降低登山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