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們組員有提到目前民間團體有做一個標示的地圖,希望透過官方的網站來做溝通的平台或宣導,讓大家可以知道這些訊息。
另外在私部門的部分,在我們討論到對於蠶豆症的體質或患者而言,其實幼兒影響較大,且幼兒本身對於風險的認知也較不足,所以比如學校在舉辦或參訪活動,例如博物館可能有收藏物品,會使用這類防蛀的物質,應要事前告知,可以透過宣導或是鼓勵的方式讓私部門一起協力。
我們還有探討到一個問題,就是萘並不等於合成的樟腦丸,目前部分產品標示上可能不夠清楚,因此希望將來主管機關在產品標示上應要求更明確的標示,這樣子使用者才比較易於理解萘丸,不會認為是樟腦丸,才能知道如何對蠶豆症患者來降低風險。
大家好,我是賦稅署PO羅珮儒,今天擔任第二組的小桌長,今天是我第一次參與這個協作會議,希望透過大家互相討論,能夠使大家對於這個議題有更深的瞭解跟認識。
其實我覺得可以統計一些臨床病歷,或是像歐盟或是美國他們禁用到底是因為致癌物或者是因為對於某些民眾造成身體的危害,這些很專業,是不是可以提供這些相關的數字?
因為國健署目前提出來資料並沒有任何臨床數據可以證明對於患者的危害有多少,只是做新生兒篩檢,可能到時協作會議的現場會有廠商認為如果要禁用,不管是逐步或者是幾年以後,對於其生產都會造成影響。禁用就要有正當性,如果沒有正當性之下,如何說服他們說願意配合這個政策來做逐步的禁用,可能要有一些數據讓大家參考比較好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