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早上也在處理,社區要成立企業,比如水保局有一個社區企業的輔導案一樣,當然以我們在經營上來講,就會變成新的,到底是要成立公司或者是商號,又或者是要走向合作社的模式,政府既然要輔導社區的永續經營,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專項的輔導機制,能夠讓我們真正朝向公益,而讓社區永續這樣的概念,因為產業的進駐而真的永續經營,以上,謝謝。
像日本這幾年開始在思考,是不是要提升65歲以上的長者一起工作這一件事,其實並不是在賺錢,而是在因為參與而可以更健康,要協助社區來解決這一些部分的問題。
你會發現參與的這一些成員,除了這一些小朋友年紀比較輕以外,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的長者,這個也符合到現在在推長照2.0談的活躍老化、健康老化的概念。
比如包含庇護工廠合作性的部分,來到這個區域並不能設立所謂二級加工的這一件事,像我們這個team來講有5、60個人,我們創造了一個月在社區裡面的收入有達到1萬多元。
不會像二、三十年來的社區營造,常常社區起起浮浮,其實在地方派系改選等等以外,其實很多政府的政策上法規部分,其實有嵌住這一些事。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一些政策上鼓勵社區來做產業的經營,很多的部分又沒有辦法認定你是公益的團體,因此去免徵這一些事,對社區來講,很多東西你要做,其實跟一般的商業團隊不一樣,他的營運絕對很慢,是一步步慢慢來,因此才會走得穩定。
我相信以我們社區經營十多年這樣的能量,其實很多的法規,甚至於很多的法規都被綁住,比如有談到營業稅,又或者像我們來講,我們在經營上又被扣娛樂稅,如果娛樂稅兩個加起來是15%了,我們說實在很用心在做這樣社區永續經營,整個收入除了給所有參與產業的這一些社區成員,60%、70%都給他們了,作為所謂的薪資或者是所得,其他大部分又回饋投入到整個社區的經營上。
本身社區有遊客數三級的銷售、傾銷,因此就可以直接弄上來。當然卡到不老學校,因為原本是學校用地,所以當時有在跟縣府談,也就是是不是可以轉化為社福用地,或者是提供給社區作為所謂的整體經營平台概念來作處理。
當然,從農村再生的政策開始,一直鼓勵社區走向永續經營的模式,這幾年來我們平均一個月有1萬多個遊客數來到社區,因此我們在今年度承接了宜蘭縣政府不老學校的計畫,而這個計畫來講,我們希望用跨域合作的方式,不是社區單獨經營,而是跟在地的小農、二級的加工,二級加工當時會思考的是,是由庇護工廠,因為是在我們的旁邊,他們有成立庇護工廠,針對身心障礙的小朋友有一些幫助,因此我們覺得不錯,引進來做這樣的模式,並做這樣的操作。
我補充一下,針對內城社區,其實我們這幾年來在經營所謂社區的產業流程,當然很多設計常常遇到一些問題,就像之前曾經在立法院開過公聽會、小旅行,然後是符合旅行社這樣的問題存在。
政委,大家好,我是宜蘭縣員山鄉內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是第一次參加這個會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