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頭)
對,因為展延空間都會有一個展期,使用的團隊也不見得每一個團隊都需要,或者是大家輪流的情況怎麼樣,這樣來使用的話,不會是這麼頻繁給大多數的團隊來使用。
對。
共創空間跟開會空間的比例,因為旁邊還有三十五坪的。
對,因為會有很多開會的需求,如果是公共空間的話,大家比較難作所謂的會議討論。
在我之前所認知的新創部分的輔導,不管是加速器或者是孵化器也好,在這一個部分在於所有的進駐團隊或者是虛擬,使用會是最多的,在22.2%的使用空間率之下,其他的空間大部分是以辦公空間、展演空間為主,這樣的新創團隊會使用的頻率、次數及輪流的情況怎麼樣?是不是可以做到整個空間最佳的利用率?以上,謝謝。
就以簡報第9頁、第10頁的空間規劃來看,總共的坪數是兩百五十坪,在所謂的進駐空間或者是會議空間,總共加起來的會議空間只有5.5%,只有十四坪而已,在進駐空間是三十五坪,也就是27.8%……應該是說更少,也就是16.7%,在兩百五十二坪來看,所以所有進駐跟會議空間只有22.2%。
如果以展演空間的需求,我個人覺得比較成熟的企業或者是公司會有展演空間的需求,如果是以在孵化或者是加速狀態下的公司,社會企業應該算是一種公司,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所需要的空間可能會比較是進駐或者是開會或者是活動的空間。
政委、各位,我看到第8頁是提到這個叫做「新社創輔導機制」,所以跟定義上應該是在創業輔導的範疇之內,如果基於這樣的話,其實關於剛剛問的是加速器跟孵化器,應該也是很重要的目的。
空間的部分,我們在phase 1之前的空間部分。
第二,關於進駐團隊的數量,看到有關於空間的進駐,大多是以展演空間跟實驗空間,進駐空間的部分看到並沒有很多,至於之後會規劃是有多少數量的進駐團隊,以上。
第一,看到有虛擬跟實體進駐的需求社企,實體需求的部分,想要詢問在明年4月31日之前,這部分實際空間的部分,有什麼樣的替代型方案?
主持人、大家好,我有兩個問題想要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