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我們看到以2K跟4K來講,65吋以上大概看到2K跟4K的差異,65吋以下4K長什麼樣,大家都差不多,同樣用這個等級往上看,大概是100吋家裡的電視才可以看8K的電視跟4K畫質有甚麼不同……
是。
但是4K要進8K時,人才在這上面的knowhow來講,是可以持續應用,因此只要硬體換掉要變8K就好,並不是很難的事。
我們知道器材本身的功能、結構,4K跟8K只有精密度的差異,這一次的2K變成4K,已經開始跳四倍的解像度及色彩濃淡的部分,在4K的部分已經可以作為將來8K成長的介接,當4K的電視行業如果大家都已經做ok的時候,要進8K並不難;當然8K我個人認為不會進到家庭裡面去他會進到電影院作播放。
其實這裡面如果以硬體器材來講,8K完全沒有compatible。但是剛剛講育成中心的觀念,公視很願意分享這一些資訊,目前臺灣在4K的電影,只做硬體整合,也有很多knowhow在裡面,但是4K的電視並不是4K的電影,這一塊確實需要公視做實驗,然後再帶到系統裡面,也就是養成中心跟向所有的業界分享。
因此未來如果14 Mega畫質不夠好的話,表示DVB-T系統到此為止,要做4K無線傳輸,就得走到DVB-T2,這一次試了以後,有另外的測試意義在。
剛剛中華電信講的,我們目前要測試的是目前壓縮成14 Mega bps是我的極限,所以我們也是要做這一個讓大家試著看到底畫質夠不夠好?因為國外的文獻中,最低是18 Mega bps,我們測試用14 Mega bps,使用新的器材,看起來應該是可行的。
這個是想法,但是經費是要從這方面來做。
但是,因為現在壓縮模式改成HEVC之後,所有中繼站上面的編解碼器全部要更新,所以在那上面才會寫成光纖網路,其實每一路使用器材都一樣,這三路的發射端都是從codec裡面去作解碼,然後再放到channel 26的頻道裡面發射,這些器材要將現在所用的HD器材更新才可以。
在8月的時候,如果要作示範也就是上面寫的,我們用機上盒接收作測試,以無線電視來講,中繼站的部分,上面畫光纖、微波和衛星是目前的傳輸路徑,我們有這三個路徑可以走,但是東部只有一條路,是不是要作備份是另外一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