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那是數位國家方案可以再討論的。
我們跟數位國家裡面,原來也有設定一個網路身份認證中心之建置,可以再討論細節,那個是原則上要做的東西,因為我覺得現在很多應用都是在手機上,卻要拿一個讀卡機存取,甚至我們之前也希望mail可以在外面用手機讀取,但當時資訊處叫我們要弄一個外接的讀卡機。
我覺得像以我們之前在規劃的,也就是像我們的智慧城市原來希望每一個城市就他們想要的城市治理方式先選擇某一些比較好的,比如有哪幾個地方對於交通的部分覺得很不錯,有一些人可能開始環保的空污開始做起,做完後變成一個典範,也讓其他的城市、鄉鎮參考,其實就是慢慢的,我們想要做這樣中央跟地方間的溝通,除了5+2之外,還有智慧城市這部分的溝通,慢慢就可以把一些城市帶上來,我們的很多資源也不要重複浪費掉,有這樣子的構想。
提供一個建議給大家參考。我們這一次去美國,有參訪他們的NIST,他們就說是「智慧城市」,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做智慧城市,但是事實上很參差不齊的,數位人力不足,他們也不知道要怎麼做。因此NIST現在做的是想要做一個架構,只要談到「智慧城市」或者是「智慧交通」,而交通基本的框架怎麼樣,把它做出來之後,很多的城市就可以開始來做。
對。
我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應該是會給的,有一些是比較常態的,現在目前很多是出席會議有出席費,有一些是比較固定的顧問或專家,那是月薪。
對。這一次主要是覺得中央跟地方其實很多東西都應該要有共同的協調,以前中央都滿強的,地方政府也不能講比較弱一點,我覺得互相的溝通是很重要的。像現在幾大建設還是以地方為主,希望中央的經驗能夠讓地方學習、溝通,比較知道地方需要什麼東西。所以在工業局下設立跟地方溝通之辦公室,也辦了好幾場5+2政策的溝通會議,激盪中央與地方共同思考方向及作法。
行政院下。
大家都知道數位方案裡面有幾個主軸,其中有一個是如何利用公民科技,請很多民間的這一些專家可以進來共創經濟,大家來思考所有的事情。
不好意思,我早上才剛回國,我看到本辦公室同仁在mail中提到原來是10月27日,後來沒有排進去,所以有可能會到11月初。
這一個架構原來在「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裡面,好像原來想排定在10月17日跟院會報告,那時有諮詢的架構,當時有一個很大的點,也就是希望把民間這一些人員,不管是本期或者是短期,可以進來幫政府做短期幫忙或者是長期的顧問工作,這一些還在研擬當中,只要報院會決定通過之後,可能就會有比較詳細的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