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
只要一有問題,變成跟他連動的所有人都會有問題,要負責的權責會越來越大,像未來銀行的機構就直接說所有的責任就相信他了,他只要一有問題,後面連帶的這一些所有的人,就是銀行會對他,也就是他要直接對現在行政院底下所有付出的人?
我的想法是,未來需要去加上這些相關單位的連結權責,就是跟自然人憑證有所連結的單位,像現在是個資,個資的意思是我們的身分證去某一個行政機關,也就是代表這個人,所以有這個權利去使用這個民眾的相關資料與權利,但是一旦這一些走上數位化之後,未來就像剛剛所講的,該單位會負擔很重。
我的意思是一些權責,要負責的權責會不會因此變得大很多?
他的loading會不會突然變很大?
剛剛有提到假設換發非常順利,政府有規劃像這一種數位身分證,我覺得搞不好會是很重要的數位資訊中心,這個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權責單位嗎?
因為現在都要拍身分證,蠻麻煩的。
代表讀了自然人憑證就是驗證你是本人,這是在做這一件事?
所以剛剛提到在手機的部分,是用NFC去感應?
甚至會變成有一些狀況是,我自己要回頭去寫信跟廠商說「沒有更新」,有一些東西可能沒有寫好,所以要特別講。但是很有趣的事情是,我報稅的時候是5月30日,而是代表有很多使用者收到那個問題,但是都不會有人知道甚至去處理。因此我的意思是,像這一種一旦跟人民生活有關的這一些資訊,如果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規範或者是推動的時程,我覺得這可能不是民眾的問題,就像剛剛所提到的,像民眾才是最後拿去使用的,但是整體的環境而是需要民眾特別規劃去找,那個政府想要營造的規劃是什麼樣的方式?
我延伸另外一個例子,因為這一件事,我不太確定政府在這一塊是會不會積極推動?如果要的話,我甚至覺得可能要再更進一步,是連一些標準規範都要提到,因為像去年這一塊,像報稅在Mac版當時有去推廣,我是Mac的使用者,發現在Mac新的報稅軟體下,不是每一個讀卡機都可以正常使用。
因為如果有這個規劃的資訊,對於銀行未來業務在推動的時候,可能就比較好想像。
我想請教一下有關於可行性的議題,政府有沒有一些比較明確的規劃?也就是針對可行性會怎麼樣?像剛剛有提到很多是偏向政府對於機構,如果政府對於民眾呢?民眾這一塊的可行性有沒有一些比較明確的規劃?像未來我們是可以期待看到每一個民眾是可以用像剛剛提到新的自然人憑證,就可以有要求這個電子化資料可以傳送到任何的機構上去使用,我只是好奇這一個部分怎麼樣進行。
而且報稅資料,他們更麻煩,因為公司要辦貸款,要拿的資料更多,往往中華電信要拿資料就花很多時間準備。我們想說Mydata是不是有可能再擴大一些,像公司戶都可以使用,未來要提供東西,也不用準備一大堆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