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剛有提到一些為什麼現在不同的申請有不同的規則,有可能是現況,其實每一個國家公園,或者是林務局有碰到不同的狀況,所以才發展出這樣的一些申請規定出來,其實這個是因為各個單位有碰到不同的狀況,才會有不同的規則,所以如果要做整合的話,可能是要再更多後續的討論。
接著是審核跟抽籤的部分,我們認為這個是規則面,只要是統整的規則,基本上應該沒有什麼,當然都會有使用者上不同的好惡跟習慣,如果有一個統整性的規則,其實在管理上就是比較沒有什麼好說的,只要統整就好了。
我們有很多的討論是在於地址的部分,到底要不在這邊填寫?因為其實像外國人,基本上外國人來爬山是沒有地址的,這個都是亂填的。再來,有關於留守人的部分,我們滿一致的認為這個系統上,留守人的部分可以很確認去填清楚,因為其實一個狀況發生的時候,留守人的資訊可能會是這個資料上第一個會去使用的部分,這個我們在這樣情況。
跳到接下來填寫資料的部分,很多的討論是在於填上去的資料,像資安跟個資法的部分,也就是管理資料的管理單位是不是需要擁有這麼多的資料,其實是有個資法的管理問題,所以我們要討論到的是,必要性的資料是哪一些必填,哪一些是選填的,前面在入山申請必須的東西來做填寫。
像我們有提到一些問題,比如是山屋綁路線,像單日行程,或者是一些不是以山屋為主的路線,其實是沒有辦法申請的。
所以這個部分就是我們在討論要怎麼在介面資訊跟選擇性的資訊來思考必要填的資料介面,然後再到選擇性的介面,我們在一站式的系統上要做統整。
我們剛剛有很多的討論,像承載量的部分,比如這一些資訊是不是要提供事後緊急狀況的資料提供,這三個部分在系統上要如何去做,像目前如果進到國家公園,很詳細的資料都要填,要填到地址、緊急聯絡人跟留守人,為什麼這一個介面會有這麼多必須要填的資料,可能跟之前的入山申請的資料等等是必要的。
接著是路線山屋,大家要提供討論的是,像國家公園有環境承載量,那個承載量是保護區,所以是會用路線跟山屋這樣子去串聯的,所以是申請一個路線,林務局目前因為是在管理山屋的收費部分,所以入園的申請是針對山屋,因此只是點選山屋的申請。
接著是林務局已經有做了一些,因為林務局的步道,也就是低海拔到高海拔都有,所以他們的分級是在國家公園的分級是不太相同的,這個部分可能是要考慮整合,然後提供整合。
接著是資料的分類上,我們有談到一個部分其實是分級,也就是我們提供了這一些資訊,可能進來的人是沒有經驗的,是不是需要針對進來入山的分級,我們有很多的討論是,我們的分級是國家公園跟林務局都有自己的分級系統,這個要到後續是不是需要一個比較整合性分級,可能是針對步道或者是怎麼樣的分級系統來提供一個比較統整的資訊。
再來,因為事前的規劃是不是要補充一些資料進來,像這個資料可能要分的是即時的性資訊跟非即時性的資訊,也就是事先規劃時的季節,然後是不是雪季之類的,還有公務的路況。另外一個資訊是,現在的氣象跟一些路況的資訊。
我們其實有考慮到點進來的是老鳥,也可能是新手,所以是不是介面是要針對使用者先有一個點選。
大家好,我們第二組就由我來代表把大家的討論結果跟大家報告,我們事前規劃的部分,我們提到的部分主要是針對如果事前規劃是第一個介面,像使用者的部分。
謝謝。
這幾個公部門的網站,比較會提供的資訊是我們要不要做合法的申請,因為其實我是帶隊的,所以我會比較是從這個網站上去搜尋,因為我帶的活動如果有這樣的商業需求或者是要負一些領隊責任的。
其實最常用的是三大國家公園跟林務局,這個是很常使用的。
另外,我也會去找我們這一群人的經驗能力跟需求,像這個就會常常打關鍵字、健行筆記或者是公部門的登山資訊,也就是這個山的程度、天數、路線等等,然後再去找一座山出來,所以事前規劃可能比較多是利用這一些網站來做這一些事。
其實在事前規劃要籌備一個活動會有兩個方向要思考,第一個是依要去的人找爬什麼山,然後就上網有哪一些山可以爬,第二個是會依要去的時間,找我們這一群人可以爬什麼山,所以在比較多的事前規劃用到方式是有時間限制的話,我就會上去,就是看公部門需要做入山申請或者是不需要入山申請的山來作盤點,然後來看這一些山有沒有適合我可以爬的。
大家好,我是林乙華,我是一位嚮導,對於線上系統來講,我是高度使用者,所以來這邊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