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了,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完成,謝謝。
最後面的這個點,我感覺是有說服力的。
期待更強的。
現在思考實驗大學是在這個驅使下思考所謂的高教定義,以及實驗大學這一件事對於高教的轉型,或者是前瞻發展的一種先行。
我覺得鬆動是一個可見的趨勢。
政委剛剛的觀點,先放掉國家的層次,就教育的面向來說,既有的學校體制,像幼稚園很快會鬆動。
太好了,後續可以再請政委幫忙。
這是我今天另外挾帶的小任務,因為我在清大的學士班服務,我要發展數位服務的精神,要拜託給我們一些講者……
數位發展這一件事是全面性的,包含政治跟民主的運作,我不知道現在是用什麼概念?是用數位民主來描繪下一個階段政治的運作或者是人跟人間的政治互動,這一件事臺灣的狀況是?
所以對於臺灣產業的數位轉型很樂觀?
從這樣來看不管是臺灣或是世界的挑戰,有關於高等教育人才這一件事,不管是叫做培育藍圖或者是策略,是不是有關於你剛剛所描繪的實驗大學有關係?
我不確定在影響這一件事的描繪當中,是不是同時包含了臺灣當下及未來的重要挑戰?拉到這個最後想要跟你請教,這一些年看到臺灣的狀況及面對的主要挑戰應該會怎麼去定位這一件事?
我想起來回到您剛剛提到的,如果您規劃一所實驗大學的模樣,聽起來那個模樣好像不完全只是為了適性揚才,有一些更積極的期待,也就是對於辦沒有修業年限的實驗大學,您心中給他有什麼期待?不只是適性揚才。
也許我們來看,像有機會明年給教育部的報告裡面,這兩種類型都可以提供一些建議。
就您來說,您覺得這兩個渠道是?
公辦民營的實驗大學,其實這個概念裡面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完全由民間團體來獨立辦理公辦民營的,一種是以現有國立大學委託民間團體,在那個大學的框架裡面去辦理這一些實驗教育。
也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辦出理想。
那就沒有再談。
一般家庭無法承擔。
他們辦的下去。
我現在不確定,因為我們最近也會開始去邀請有意要籌辦這一些實驗大學的團體來請教他們、考慮這一件事的時候,遇到的困難是什麼,像我現在知道一個團體,考慮的是如果要辦出理想的實驗大學,學費會非常高,是臺灣一般家庭無法承受的,也就是理想的實驗大學。
的確有一種觀點是國教階段的實驗教育跟大學階段的實驗教育,其實還是有滿大的差異,第一個是成本要高很多,不管人事或是基本條件,還有跟國小的實驗學校規模是有差距的,難度也高出不少,這個是規模跟難度。
瞭解。我們團隊要繼續努力。
並不是取代,而是促發。
您剛剛提的比較是如果要促成公辦民營的話,可能有幾種狀態,但我剛剛想的是如果可以促成,這應該是跟教育部談說值得去投資的一種方式來促進臺灣不管是高教創新或者實驗大學發展的可行策略,比較像是效益。
對。就是一般民間自己申請籌辦,現在民間可以向教育部申請了。
在實驗大學的思考方向上,公辦民營你覺得是一個合適的策略嗎?
如果可以組織議題導向的學習社群,不管是學習者而言,或者是怎麼樣去發展,都可以有更好的想法,遠比現在傳統大學是以學科為本位的這一種分界跟學習方式都來得……
其實就是有同樣的思路。也就是如何讓大學以上學習的路徑或者是方向可以有更多的開放?我想再回過頭來看,像混齡跟終身,如果您規劃做實驗大學的主要考量,那個是為什麼?
雲科大的林崇熙老師剛好是館長,上個禮拜跟他討論這個事情,他說已經在規劃階段,也就是成立博物館研究所。
瞭解。
目標是一個授予學位的實驗大學。
是這樣。
我先簡單回應一下,因為剛剛政委提到的不管是入學條件或者修業年限,這個是這一次研究案討論,在實驗大學的架構裡面是可以被放寬的,被放寬到什麼程度,甚至包含教師的資格都可以有相當程度的……
就政委過去很獨特的學習經歷,以及你對臺灣社會的觀察,如果你來規劃一所實驗大學,你覺得會怎麼想這一件事?我可以這樣請教你嗎?
這個我們目前還沒有明確的主張,我們現在分成兩個階段,也就是在2月份以前希望能夠彙整各方的一些重要參考意見,然後希望2月份能夠彙整出剛剛講兩至三個大略的構想,接著是5月的時間。
也就是在法規上要先做,也就是創業實驗條例計畫《第二個是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希望可以提出兩至三個公版民營的構想,從現行大學來調整,然後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
所以這個是可以考慮的訴求點嗎?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讓大學真正成為一個年輕人得到適才適性的發展機會、空間。
這個事情讓我想到三十年前,回來一連串體制外的理念學校,只要再回應一個問題,也就是教學正當化,當時的國民教育是各種不正常,當時的訴求很簡單,那個是最低的目標。
我今天中午有跟智翔聊了一下,他是清大是動機系,在大學階段的發展就有相當程度是在適才適性的軌道上,有問他動機系統學在大學畢業的時間點,也能夠有這一種適才適性發展的情況,他說他是30%,也就是說,很大比例的學生,即便是台清交成的學校在這個階段。
如果現在先把適才適性跟適性揚才,基本上是基本目標,本來年輕人進到大學,大學要提供一個環境發展出一個自己的人生方向,這幾位重要的主事者會把這一件事當成是這一些高教創新的主要目標,就反映出目前的現實環境其實並沒有這麼理想,離精準目標有一段距離。
最大宗也就是前幾年未來的無邊界大學、USR等等,像高教深耕,像大學的幾個主事者,雲科大林崇熙老師在推動未來學院,這一些都是在適性適才,或者是適性揚才,類似這樣子。
因為我們持續去拜訪目前幾個重要的大學代表,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也就是這10年以來左右,包含教育部、科技部有很多高教的創新方案。
不是在我們的脈絡裡面長出來的。
就我所知,高教司有這個研究計畫委託,也就是為了這一件事,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我猜現在教育部高教司內部問題的答案還不清楚的,我們試圖要回答各方的意見,看能不能整理起來。
不曉得對於政委來說,你看到臺灣目前整體的發展及高等教育的發展,是不是有這個所謂實驗大學的需求?
在過去三十年臺灣十二年國教階段有一些發展,現在是在大學階段,有這個需求跟可行的策略,政委在這一方面比較熟悉,因此我們背景說明到此。
所以就直接談臺灣到底有沒有要做實驗大學,我目前說明一下狀態,因為現在2020年,2019年7月份委託周老師跟小華他們研究公辦民營這一個部分的需求與可行性,要回到這個狀況是臺灣高等教育的實驗狀況是不是有這個需求,所以我們就做了很多訪問,像陳東升老師、林崇熙老師,現在各校做高教創新的主要人物,也從不同的角度去聽大家對於這一個方向的意見。
我們今天有準備一份簡單的提綱,我把問題調整了一下迅速,比較宏觀的問題,也不知道聊多久,所以要擺後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