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過頭來,社會大眾對於這樣的案子到底願意不願意支持,所以我們先針對身障者的部分,這一些待業的身障者有沒有透過這個行業來重新回到社會,得到的反饋狀況是不錯的,但職場的環境是不允許,所以這一台餐車可以讓身障者可以操作,他們覺得……
對。我們就要先思考,當然我們要先瞭解是不是臺灣有這個市場,所以我們找了很多臺灣身障的公益團體跟他們請益,他們反饋的狀況是,弱勢輪椅可以上車,可以在車子上操作,這樣的商業模式他們願意來配合,這個是一個,我們先從需求點。
有一個企業有這樣建議,因為以協會現在的收入,主要之前是透過街賣,我們也知道街賣的成本結構,其實對協會一直是入不敷出,後來是因為媒體的揭露,所以現在社會關注,有一些捐款,但是現在捐款是只能暫時支持協會基本的,以前不夠的部分,像水電或者是夥伴的這一些急難救助,是稍微可以支撐下去。
所以我們回頭過來思考國外有,臺灣沒有,是不是可以從這邊來開始。
甚至在日本,他們有專門打造適合身障者的餐車。
後來我們到國外找了一些資料,因為我們有很多志工是在國外,反饋很多國外的資料。
對,社會的價值。因為這樣子一些操作的夥伴做這樣的反饋,我們就開始思考這樣的行動餐車如何讓身障者可以透過這樣算是工作機會也好,或者是創業的機會可以讓他們自立,通常在臺灣餐車這一塊,其實各地區都滿發達,臺灣的餐車跟國外不一樣,臺灣算是微型創業,所以車體比較小,一般在操作上都是站在外面操作。
是,確實是。一個是找別人。
後來夥伴們有幾次的體驗,他們覺得做街賣是伸手跟人家要,請人家幫幫忙,做餐飲的話,變成客人會因為想要這一份餐點來這邊排隊,有那一種期待的感覺,因此他們覺得那一種心境是完全不一樣。
礙於場地、設備來不及提供,當時剛好有一個企業,他們本身是在做這個餐車領域的,他們說是不是可以做這樣的配搭,因為他們這個餐車遇到一個問題,他們有很多場域需要出車,但是請不到工作人員,所以他們是說如果是身障者願意透過餐車來自立,先來測試看看,對協會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當時就用這樣的方式在淡水試試看,那時就叫做職場體驗,先測試看看。
當時因為協會是這樣子,一直走街賣,畢竟街賣是在黑色地帶,因此理事長希望協會是不是能夠去嘗試各種適合身障者自立的商業模式,可能像這樣子定點的擺攤,身障者可以嘗試看看,或許就可以做這樣的事。
其實那一個場域總共有幾家公益團體進去,不過大部分簽完約都沒有進駐。
還在。一直到今年的6月,當時他們要提供的場域是用貨櫃屋的方式。
對。
那一塊好像是國有財產署,當時「呷七碗」就是跟國有財產署承租這一塊地做了一個公益的市集,協會當時就是有被受邀,所以在那邊我們有一年是不需要場租的合約。
老街。
捷運站,我的程度是快要走10至15分鐘。
對,因為我們的東西放貨櫃,那邊很遠,我不知道委員知道不知道,在前面看到海。
有一個單位在淡水有一塊地,要給公益團體做市集,可是要準備貨櫃屋,但是沒有門口,就只有貨櫃,可是我們是公益團體,就是做輪椅的,沒有辦法搬來搬去,所以當時執行長就說因為有一個單位是說可以贊助我們先做餐車的營運,我們執行長就說這樣很好,不用搬來搬去。
我們是去年7月的時候,委員知道我們是身障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