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長來的時候,是在聯邦跟官員作一些交流,在這邊是跟多倫多大學、滑鐵盧大學學界有交流,就沒有在這裡找我們省級的地方官員。
中央政府首長會希望找聯邦官員,我覺得加拿大的學界企業界,他們的實力也非常強,他們跟政府的合作也是結合的,就像這一次安排的。
如果國內來的是我們中央政府首長……
非常謝謝。
透過這樣子彼此認知的方式,大家就會知道一下彼此的優勢跟彼此的價值、實力在哪裡,彼此可以多增加一些交流。
加拿大的教育是很好的,他們也很希望國際的學生來這邊唸書,同時我們也透過很多計畫,希望吸引加拿大的人到臺灣去看一看,像我們有青年渡假打工的計畫,然後雙方又免簽,所以我們很希望吸引年輕人到臺灣交流。
大學的研究、企業的funding有非常強的結合,這也是MaRS會這麼成功的原因,還有「Toronto-Waterloo Corridor」會這麼成功的原因,我們在國內的情況怎麼樣?
對,所以加拿大的野心也不大,現在並沒有一個加拿大名牌很大的公司,您覺得在這一方面是不是可以協助他們做一些商品化?
他們大部分就會把創新的idea賣出去。
加拿大的創新能力非常強,研發能力也非常強,但通常他們的研發並沒有到最後成為他們自己加拿大的品牌公司。
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MaRS的CEO講,過去都是加拿大的人才難留,都到美國去,但是他覺得在這一段時間,人才反而回流,像美國、歐洲的人才聚集到MaRS,他認為1/3的人才都是從別的地方進來。
您有沒有什麼期待?
對,沒有錯,像Geoffrey Hinton是AI的教父,他就是創造Vector Institute的人,多倫多digital community一些人跟政委有一些對談,相信都會有一些火花。
是。MaRS可以說北美數一、數二最大的創新基地,MaRS有超過150家的新創公司,而且其中也有一些AI界非常領先的智庫在裡面,所以跟政委都是同一個領域的。
這一次政委在多倫多會透過工作坊、演講,接觸到大學的學生,也會接觸到一些教授、學界的人,也會接觸到一些創新界的人,也會接觸到一些政府官員,希望讓多倫多各層各界的人更可以知道臺灣提供的暖實力,然後增加雙方的互動。
您覺得這個是臺灣軟實力跟暖實力的展現嗎?
政委您講的這一些臺灣可以在這裡跟多倫多或者是加拿大的朋友互相分享的這一件事,一位多倫多大學教授說臺灣創新的idea,像g0v好像是影響世界潮流的發明,是「T-WAVE」,就是Taiwan Wave,他說像K-POP一樣,「T-WAVE」可以影響世界,您就是這一個代表人物,您怎麼看?
跟他們交換意見。
政委是不是可以跟我們談一下,您到這裡想要跟多倫多朋友們傳達的訊息是什麼?
我想他們不見得完全曾經拿過獎學金去臺灣念書,而是對臺灣有興趣,將來有興趣想要去臺灣研究或者是讀書,但是可以把不只是像您講的地緣政治方面、各個產業、學術、文化,對臺灣友好的力量都結合起來。
目前在臉書上的成員有90多人。
我們也有計畫叫做「Taiwan Alumni Accociation in Toronto」,是過去曾經用臺灣獎學金到臺灣念書的學生成立的。
這裡的學生對臺灣的興趣是非常廣泛的,不只有政治面、經濟面,事實上有社會面、文化面的各個層面,到臺灣去的時候,就會對臺灣有更多的認識,回來也舉辦公開的發表會,分享一些研究的計畫。Aaron因為這個計畫又有新的idea,成立「臺灣誌」Taiwan Gazette,就是把跟臺灣有關的新聞都編譯成英文,放在網站上,使這邊的朋友對臺灣有一些認識。
他是多大的學生,他參加了global taiwan study的計畫,而這個計畫是我們的教育部跟多大共同出資所成立的一個計畫,除了有課程以外,也會開放給沒有選課的在校生許多的演講、獎學金計畫,讓他們去做一些跟臺灣有關的研究。
加拿大人非常地有禮貌、和善,加拿大跟臺灣也有很多共享的價值,我們講的民主、人權、自由、法治等等,所以加拿大跟臺灣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多倫多跟附近的「Toronto-Waterloo Corridor」聚集了非常多的高科技人才、非常多的新創公司,也有非常多的大學,都在做政委現在所做的一些創新的概念。
政委您剛剛提到inclusiveness,還有一個多倫多常常講到的是diversity,這裡不管是人種、文化,其實是非常多元,甚至於有很多臺灣來的朋友會覺得到這裡很舒服,覺得跟臺灣有一點像,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對於這個城市、環境、人的感覺?
現在對於重返多倫多的感覺是什麼?
想問問看政委是不是第一次到多倫多訪問?
我們先聊一些簡單的話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