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我常常覺得臺灣人一直卡在那一棟房子要不要拆,是不是要修,修了要很多錢有好幾億,我希望這個話題被展開,我只是這個意思而已。
我這樣子看起來,在他們發出來的訊息當中都在關心硬體整修,如果我誤會了,表示媒體傳達出來的內容,大部分都是硬體的整修,如果文化部關心更超過這一些東西,不只是觀光,又或者不只是這個房子如何翻新、修繕的話,如果有關心教育、如果有關心其他更多的軟體、如何說故事,歷史如何在現代重新被轉譯變成現代人的話語,如果關心一些的話,我很開心可以展開討論可以一起。
對,但是我想要跟他們討論的是一些內容。
我要討論的是,真的需要文化部來回答,但我想要跟文化部討論的是,就像他所說的自媒體時代,文化部自己也有臉書,文資局也有臉書,國定古蹟等等單位都有臉書。
我一開始知道這個問卷的時候,我的想法是要不要跟政府討論,我的回答是文化部,好像是私部門的研討會,很像跟他無關。
我覺得這一題完全被誤會了。
但是沒有辦法上網?因為這個回應到他的問題,還有整個文理的問題,因為我們花力氣做了普查,我相信老師一定對文理有一些論述,是不是可以拿出來幫助大家對於自己老房子的文理有一些瞭解呢?
我想要請問一下老屋普查有公開嗎?
這個狀況下,我覺得同時會回應到現場很多問題,老房子是不是要拆,是不是要指定同一個古蹟,如果在同一個議題底下,我們如果能夠把歷史風貌的背景、論述講清楚,在這個背景底下有哪一些重要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就會冒出來,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因此對這整個不管是城市或者是觀光或者是老房子的這一件事,都是很重要的接觸。
也是歷史風貌區的議題,我在台南的經驗,歷史風貌這一塊,這個區域是聘請各方的專家一起討論、探索,不會是一個線,應該是一個專案。
大家好,我是周益記工坊,我們是新竹北門大街上的營運團隊,我自己曾經也待過基金會,我們關心著如何把這個議題跟大眾作溝通,今天很高興跟大家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