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有沒有可能增加推薦單位或者是這一些性別人才的著作來辨別所謂實際的內容是什麼,我在這裡不否認有立場,在所謂下一代幸福聯盟、護家盟也想要搶性平的市場狀況下,一直把他們的人送進各種單位作為專業人員,所以我會希望當我們今天要聘請一些性別專業人員時,是不是有可能讓聘請者或者是資料庫的搜尋者知道這個人的背景過去有什麼著作、立場或者是推薦他的單位呢?這個是最後一個小提醒,謝謝。
雖然是性別人才資料庫,但學者本身沒有標註是生理男性或者是生理女性,我們當然是重視他的專業,但當我們需要的是生理男性講師的時候,我反而看不出來,這個東西本身我覺得一點不足。
對不起,我最後再講一個部分,這個是比較具體的,因為我最近剛好有使用到性別人才資料庫,有不少縣市跟中央都有建置,但是我在查找的時候,有發生一些小問題。
落實到地方,但是又不能保證地方專員能夠有足夠的性別敏感度與意識的情況下,這個東西就是互相踢皮球。
像我看在座的各位這一個場次內,其實肯定超過五成各位高層是男性,這一些男性在爭取計畫,或者我們可以如何輔助男性,把性別的概念也放進他們目前正在做的事業當中,能不能給他們更多的助力,這是我要的在政策上的期待,而不是只能落實到地方。
但是回到性別平等處,我想要回應的是,性別平等處對於政策上的推動、想像可不可能再有多一點的空間?除了地方直接補助、培力男性,與男性相關的活動,必須要側重在性別敏感度培養,並不是讓男性的活動參與多,這個量就結束了,我們應該要去改變那個想法,在看計畫的人有無性別敏感度,有無特別具有這一種性別敏感度跟性別敏感意識的其他組織於計畫的參與者、爭取者?
但是我還是感謝社家署有這樣的努力,因為至少是一個開始,畢竟「HeForShe」的概念也是艾瑪華森以後並沒有那麼久。
我知道社家署有在辦,那一場的活動我去年有參與,我當時有稍微瞭解一下,我想問社家署的是,你們期待活動後面的效益如何?當你們辦這樣的活動,讓男女學生到現場去做一些互動,或者是有一些宣傳、廣告後,這一些東西變成好像辦的場數多就好了,我看不到後面的成效,就像剛剛所講的,每一年母親節說一句「媽媽謝謝你」就結束了。
像我們在做這一些受暴婦女相關,像行業當中,不管是社工,像現在從第一線的社工員工,比如從規劃的政府專員,八、九成都是女性,男性在這裡面的申請幾乎是消失的,但是我們怎麼能夠把男性一起帶進來?政府可以給我們什麼更實際的東西?像政策或者是補助上,我希望可以聽到,或者是政府可以給我們的回覆比較是這一方面的,謝謝。
這邊的意見是比較不成熟的,但是我們看到各種性別組織時,裡面的參與人數,男性跟男性、女性有沒有可能做一個統計?或者是他們向政府提案,申請經費補助時,有沒有可能把這一些統計都納入資訊公開?或者是針對男性參與的性別平等運動的補助辦法?
這十幾、二十年女性大量參與、爭取下,臺灣性別平權的狀況,事實上從法律上、現實上來講有很大的提升,當然還不是到完全平等的程度,但是目前遭遇的瓶頸,我認為不應該只有女性在做、男性應該參與進來,因此應該要宣傳式的這一種東西,如何讓他們參與到行動當中?
我看到性別平等處與社家署的回應,其實有一點像宣傳式的回覆而已,目前臺灣的社會對於培養男性參與性別平權運動的努力,然後培養他們的性別平權的意識,其實都停留在一種廣告宣傳的層次,就像母親節你會跟媽媽說一句「謝謝你」、送一朵花,然後就沒了,我覺得太可惜了。
先感謝行政院性別平等處、社家署的確回應滿多,可能我的詢問不夠具體,所以我再補充一下:像我們談讓男性投入與參與,包含培養性別敏感度與性別平權意識,其實事實上為了最後都是讓男性可以在行動上、行為上能夠跟女性一起努力邁向性別平權的。
大家好,我是勵馨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的吳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