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像剛剛有在sli.do上提到想要關心的事,包含地方創生跟社會創新投資的,文件都有看到,但是到底要怎麼申請,或者是窗口是什麼,又或者是不是一定要有人領頭,超過20%才可以申請計畫。申請到正式的核可,是不是國發會有相關督導的機制,這是我們想要詢問的,謝謝。
而且我也發現到的是,像台東慢慢有一些大家在做相同類似的事,也就是開始整合的狀況,既然大家都做一樣的事情,像比較大的力做比較小的,這個是我們最近在發現的事。
其實看到很多年輕人提到很多事情,跟我們最近在關心很多的狀況有一點類似,我們比較發現的是在台東跟在地方,其實我們都說明到0到1,好像不會太困難,因為現在政府很多資源的支持其實滿到位的。但是我們發現從第一代的困難度可能是倍增,雖然不喜歡說台東是偏鄉,這個是在東臺灣感受到的狀況。
政委、專委、各位現場的夥伴大家好,我是邸台東的小洋,邸台東是從2014年於台東工作空間的閒置,開始倡議青年返鄉,協助大家在地能夠深耕落地。
其實資源要進入到台東,有時候需要一些轉譯、整理,這是滿困難的過程,以上簡單報告。
我們也期許自己是專業工作者、中介者的角色,經過這樣的討論或者是剛才幾位前輩點到,其實台東有很多現況,但是台東其實有一些隊伍整理好了,包括台東大學中心,縣政府的採訪團隊,其實已經整理好一些隊伍,一些資源都可以方便對接,還有一些對話的方式。
政委、各位鄉親及線上的朋友、前輩大家好,我是邸TaiDang,台東駐創的創辦人,我是小洋。邸TaiDang在台東五年,我們在協助不管是返鄉或者是人才東移,如果要回到台東、進入到台東可能會面臨到問題的一系列解決方案,我們有共同空間、居住、創業輔導及即將感謝經濟部SBTR協助,我們在明年的過年前有一個150坪多功能展售空間完成,建構了四種協助青年在地發展的企業服務。
既然我從台東來,我替東部或者是台北以外在各個鄉鎮做社會創新的夥伴們來發聲,我認為社會企業可以再火紅一些、再風起雲湧一些,但要從台北走出去,走到西部,甚至到花東。
第二,剛剛在討論加速跟育成、孵化器的概念,其實可以分級,也就是初階跟進階,因為三個月要對應比較初階的業者,這個是比較大的困難。
第一,在議題的部分,因為社會企業主要分兩個,一個是農史跟弱勢扶植的部分,所以在廚房跟空間裡面的部分,真的可以考量一下。
我們在台東自己經營了一個空間,目前為止是經濟部的育成中心,我想有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