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討論的面向真的非常多,主要是歸結於一個核心點,也就是所謂的軟實力,我們的討論大概是這樣子,謝謝。
接著是體育的部分,也就是藉由體制改良來增加臺灣體育選手的輸出,從此在國際賽事上提高我們的知名度。
像我們有想過在機場架民主牆,好顯示我們曾經為民主而作的社會抗爭,但怕衝突性太高,好比國際旅客一下飛機就看到社運或者是民主改革,那種我們和政府衝撞或者相對不和平的畫面,會造成不太和平的觀感。
當然,我們還是針對一些解決方案的衝突性或者是合適性來作討論。
再來,可以參考的是在歷史上去建造臺灣的多元性,讓臺灣的歷史及國土地位不再偏向於特定的國家。
另外可以帶動國際媒體及國際媒體間對於臺灣的注意力。
我們目前討論出來的解決方法,最核心的概念是要用軟實力來擴大或者是創造所謂兩岸的基本區隔,我們有做滿多的想法,一個是類似包裝臺灣的民間故事,或者是一些文化產品,接著是小吃,不然就是建立MIT的品牌,由此擴大臺灣的國際知名度及國際觀光。
另外一方面,也就是剛才提到所謂一國兩治的框架,也就是表面上看起來不一樣,但是實際上並沒有辦法帶來不同的改變。
第二,怕會流於形式,當初提更改時區的想法,也就是可以藉由這一個去刷國際媒體間的存在感,媒體的特性通常是一窩蜂,風潮過了就沒了,這個只有非常短暫的效果。
第一,更改時區沒有辦法有效解決國土認同、國家定位的問題,像舉例來說是沒有突破所謂的一國兩治的框架,像香港有自己的基本法、有自己不同的政府型態,但就實際意義它還是屬於中國的領地。
我們這邊的討論主要是先就更改時區本身的有效性來作討論,我整理出來有兩個特點:
順帶一提,並不是臺灣跟大陸是同一個國家,什麼東西都都要一樣,反之亦然。如同我剛才所說,他們認為兩岸現在雖然分裂,但終有一天是要走向統一,並不是認為是同一個國家,所以什麼都一樣。我覺得這樣改對他們的想法而言,改變並不會太大,我自己是這樣認為。
另外,對於中國大陸的人來說,兩岸雖然是處在分治的情況,但其仍被認定是同一個國家。
針對這一位朋友提到可能會讓中國遊客希望感受到不是同一個國家,我有想到另外一個問題,對他們而言,從證件到政府運作模式都不太一樣,所以我個人對於時區的改變有無影響是持保留立場的,因為我認為不一定能對中國遊客的觀感或認同感帶來多大影響,多一個小時或少一個小時,其實講坦白一點真的沒什麼實際影響。
至於能夠得到多大的效果,可能一個對於國際社會而言,跨時區似乎並不是真的多大的事情,像蒙古就有兩個時區,從西蒙古到東蒙古,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到了不同的國家。以上是我的看法,謝謝。
如果今天改了一個時區,在短時間之內付出了成本,像剛剛各部會長官們提到的,像假如今天交通事故增加了,增加財產的損失,但是因為時間需要調整,所以付出了一些成本,在付出這一些成本的前提之下,我們得到了什麼樣的收益?我覺得應該要從這一個方向去看。
所以我認為主從關係間的從屬問題,並不單只是跨時區的問題,剛剛另外一位同仁也有提到成本可能是暫時的,但我覺得成本的東西應該看的並不是永恆或者是暫時,而是要看投入的成本所得到的效果如何。
其實各國家都有跨時區的問題,一個國家有很多不同的時區,從一個時區到另外一個時區,不會因此到了外國了,有一個離我們很近的例子,像日本跟韓國都是一樣的事,也就是日本人到韓國這一個地方,並不會因為時區、時間一樣,就會說我還是在日本,他們會認為在韓國。
大家好,我是俞雋,我也是個人單位,我是這一次連署提案的同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