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麼做?其實現在這個已經是法規預告案,但是有看到食藥署提供資料,在法規預告的前期有廣開研商會議、立法院有開公聽會或者是專家諮商會議等等,確實我們希望公民參與可以從舊有的流程改成這個,可以在更前期參與,如果前面就找這麼多人來討論,會不會事情一直做不了?草案根本就寫不出來?
什麼是快速政府?就不贅述了,不只在國內推動這麼多年,今年度行政院國發會即將推出開放政府行動方案,提出這個方案要做什麼?是為了要接軌國際一直以來都存在的開放政府夥伴關係,其實是一個國際趨勢,每一年在不同的國家辦論壇,提供每一個民主國家實質在國內推動開放政府的經驗,今年度也要推行動方案作為國際接軌的實質參與。
協作會議不是很新潮或者是很複雜的工具,這個跟公部門開的說明會、公聽會類似,只是我們更強調多元一點、透明一點,讓民眾的參與方便一點。
這邊給大家看漁港釣魚案的照片,去年有一群釣友希望爭取在各個港區都開放水釣區,認為港區是我們的,認為來這邊會製造垃圾跟髒亂,怎麼會有一種侵門踏戶的感覺,這一場的張力也非常高,漁會動員了100多個人到現場。
又或者是服務流程設計的改造,像每年都在改版的報稅系統其實2017年也是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出來,財政部那時沒有5,000個人通過連署,認為這個系統確實需要改,所以就找了會報抱怨的網友、資訊專家及其他一般的使用者來討論,每一個畫面從報稅軟體的系統下載,還有切到每一個步驟覺得怎麼樣比較順暢,這是實際網路平台測試結果,原本從安裝到報稅完要一個多小時,實際上改版之後只要200秒,財政部還是找那一批網友進行每一年度的改版。
討論完之後發現大家並不是這麼沒有共識,為什麼?因為其實養豬戶或者是廟方,他們也想要善待豬隻,覺得豬隻是有神聖性的,所以那一天的討論是如何可以更人道的飼養神豬,比如養得健康一點,並不是單純體重非常肥大,所以大家是有機會找到一個基本的共識來進行討論。
我們想要說的是,這一些訪談的資料,觀點會被多元併呈,並不會有特定的立場或者誰說對、誰說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得到的角度,所以當養豬戶跟廟方的意見也被併陳在上面的時候,就會感覺到自己的聲音有被尊重,這是當天的會議現場,我們把廟方、養豬戶、各公部門機關、動保團體、提案人,跟今天一樣分散在各組當中,進行多元的討論。
為何政治風險高?因為在選前有了這樣的提案,如果我們端出來討論,很容易會被廟方跟廣大的信眾說連要拿什麼拜,政府都要管,所以政治風險都是相對高的,但是動物福利又不可以不顧?因此這一件事真正的癥結是什麼?因此當時的文化部、客委會、農委會就前期走訪了包括拜訪養豬戶,聽他們到底是如何飼養神豬,也到各個廟宇去,還在拜神豬跟沒有辦神豬的,中間疑似的轉化過程是什麼,在前期就先走訪跟建立信任,當然涉及的單位非常多,還有專家團體、動保團體、地方政府。
又或者是政治壓力大的案子,是不是可以辦協作會議?辦了會不會砸鍋,我們很常說協作會議是作為一個溝通的平台,大家可以知道我們在前期的訪談或是現勘的時候,其實都在跟各個利害關係人建立信任關係,像去年辦了一個終止神豬重量比賽案,有些廟宇會在祭祀神明的時候會養大神豬去敬神,但動保團體多年來對於這一件事非常有疑慮,認為是虐待動物,雙方幾乎水火不相容的,神聖性的爭執其實大家一直以來的火焰是非常高張的。
第二個是議題複雜性很高的,我們之前跟食藥署合作過另外一個案子,這個案子的複雜性跟今天這個議題差不多,涉及的法規、單位很多,涉及的利害關係人很多,又或者是大家討論起來的火花有一點大的,所以我就不贅述了。
公聽會也一樣,大家會覺得公聽會難道還不夠多元、開放嗎?但實際上跟立法院合作公聽會之前,籌備前期訪談了近十位的利害關係人,像司法院、衛星媒體公會的詹主播、還有八里媽媽嘴事件很有名的呂大哥等等,我們希望公聽會不再只是大家在這個會議上再一次陳述問題,而是希望在訪談的過程中,這一些蒐集好的資料,大家可以在會議之前就先消化,所以我們知道每一個人在想什麼,我們在公聽會上就可以針對問題深入討論具體的建議是什麼。今天的會議手冊跟之後會有的逐字稿同樣在每一場協作會議都有這樣落實。
之前協作會議,不管是任何的形式,只要可以達到開放政府的四大精神,開放、循線課責、多元涵融及意見,就可以是一場落實開放政府的協作會議。比如:類型一,我幫大家舉一個例子,跟今天的會議有一點像,以前跟民航局合作過辦理遙控無人機檢驗跟辦法,也有跟立法院,合辦過公聽會,其實今天直播出去的畫面大概是這子,會有主協辦單位、多元利害關係人參與、也會有線上的網友用sli.do參與意見,大家的意見匯集被綜整在今天的現場。
唐鳳政委辦公室推動六十幾場協作會議以來,大概有一些歸類,像法規預告案結合行政程序的公聽會,我們這有這一種類型的協作會議,或者是議題複雜度很高,或者是政治壓力很大的,又或者是服務流程設計等等的很多類型,這些類型並沒排他性,協作會議的彈性很大,我幫大家舉一些例子。
協作會議是針對某一個議題,比如今天的議題,但大家的立場、出發點不同,但是我們都希望可以表達自己在這個議題上的貢獻、意見,或者是希望可以說出這個議題對我的利害關係是什麼,所以嘗試找所有的人在一起,聆聽彼此、找到基礎共識及發想解法。
食藥署的草案預告其實在去年就已經上網公開徵詢,並且公告的時間已經截止,為何今天在這邊開會?其實這個會議因為疫情已經延過一次,實際上這個議題引發各界的討論非常多,大家關注的面向都不一樣,所以食藥署希望真正法規公告實施之前還可以有一些平台或者是創造一些機會讓大家可以再繼續對話、蒐集不同的意見。所以他們就在開放政府聯絡人月會的機制上,每一個月會會有開放政府聯絡人開一次會,這個題目被提出來、票選通過,大家覺得這個題目確實利害關係人很多元,想要召開會議,所以會有這一場的會議。
茶點的時間是10分鐘讓大家上洗手間、喝水,之後就會分享各組的討論成果,唐鳳政委會在下半場跟分享的時候及最後分享的時候,來這邊總結,我們希望會議可以提早結束,但是也希望讓大家充分討論。
大家可以看到自己其實在同一組,其實距離被拉得比較開,分組進行70分鐘,很聚焦討論上面的題目,如果有拿到議題手冊的話,都有寫說跟大家描述為何今天討論這個題目。
先說明一下今天的議程,原本開會通知收到的議程是到5點40分,食藥署很希望減低大家群聚開會的風險,所以把分組的時間減少了許多,當我現在跟大家作簡單的協作會議介紹之後,我們會加快會議節奏,希望大家今天可以更聚焦討論,部會簡報完,有一個時間針對部會的簡報,大家可以提出疑問或者是想法,我們會用統問統答的方式來進行兩輪,就會進行下半場的分組。
今天要討論的草案,sli.do的部分,如果有人來不及掃,各組桌長、名牌上都還有QR code,sli.do的用意是希望可以擴大線上參與,沒有辦法來到參與的人,可以在線上觀看直播,並且留言之外,也歡迎現場的朋友,很多時候是公部門的夥伴,他們可能不太好意思當場舉手講真心話,sli.do有提供線上匿名的留言功能,我們希望可以蒐集真心話,所以歡迎使用sli.do的留言,當然也很歡迎現場直接發言,如果sli.do上有一些留言的累積,就會找一個時間切過去,讓大家交流與回應。
謝謝玉琪。確實戴口罩會有一點喘,請大家多擔待,還是要再次謝謝大家在疫情這麼嚴峻的時刻,來到燈光美、氣氛佳的場地,但是得到戴著口罩討論食藥署的草案預告,還是現在大家,剛剛提醒的各個事項、上下半場討論,找到身體跟心靈比較安心的距離來進行討論,當然各組桌長都會引導大家。
會前會就可以來。
老師的意見很好,但這就是監察院希望食藥署後續做的,所以為什麼跟監察委員坐在隔壁說明白那麼重要。
這樣子的話會請工商協會講話,桌長就不會請標檢局接這個球,桌長有引導討論跟請誰發言的功能,可以讓監委知道這群人有其他聲音。
在我看來,你們第一階段在專家彙整意見表已經結束。
你們還需要花時間訪談的可能不多,但可能無法壓到2月5日,前三天要給訪談記錄。
我們辦公室昨天就設想三種形式,我們目標確實比較廣泛,不是草案要不要標示,而是公眾教育、多元利害關係人還有不同工商協會形式。我有個細節想問一下,過去有個爭執點是要標示什麼,例如方儉會提這東西,這個會不會是爭點?有沒有可能當天會議動能會往這邊去?
如果小桌設計題目不好討論可以再溝通。
分組時可以調整,會把關鍵角色湊在一起。
對。
通常主持人會是我,簡單開場完會部會簡報,心智圖是幫助大家盤點,有說過的就不用再開一次,會給大家有些發散的時間,網友意見也會被留在上面,再來會進到小場討論,分組形式,聚焦的子議題,這就是我們討論這場需不需要小組討論,好處是可以讓監委跟不同意見的人面對面即時說話說服,還有小桌長的引導,會有收攏聚焦,但這邊直播出去的效果很不好。
除了我們傳統的協作會議或是說明會,也有可能像之前跟立法院合作的公聽會。
時間不是很充裕。二月十一提供名單、訪綱,或是補充的資料。訪談我們辦公室第一次可以陪同。
帶頭討論的人可以做為政府宣傳的一個節點,請他們發表意見不一定是壞處。請高公局這邊可以評估一下。我先列著。
有沒有網路聲量特別大的?
再來是現在腦中有利害關係人名單嗎?專家學者、NGO、個人。
正式會議開始前還有業務單位手上沒有的資料要透過訪談來收集,可以想到過去有做過討論,或社群或民間團體長期關係相關議題的人,會需要提供名單跟訪綱,主軸大致是一樣的,希望能夠更全面、取得更多資料。交通部路政司也是相關單位,需不需要邀請他們說明?
法規確認就這兩條,有沒有其他補充?
我不確定設備如何運作,但如果設定可以偵測一百公里以下車流,只要把描述性資料倒給他們,他們去看趨勢再有人去看。
因為提案人是要感覺順暢,或者慢速車要有效被取締,民眾感覺如果被前面那台塞車,他會覺得你們沒有執法,這是要去處理的,過去跟專家學者溝通過的方式不會只是限速,如果有相關討論能不能提供。
或者跟國內像是運研所有沒有相關討論。
我們不能只說我們有在做宣導。
守斌的意思是說現況下有沒有可以精進的,從現有宣導內容跟管道,更能讓民眾理解。
速限宣導是誰在做?速限高低不是重點而是速差。
過去取締是不是有民眾,像是立法院關心過,那時候有人提出質疑時你們一定會試試看其他方法,或者說哪些方式沒有用,曾經試過哪些方法,或者有些方法沒辦法執行的困難,這他們比較能理解。
你怎麼確保第一台,如果打到第八台?
北部車流量浮動的狀況下必須一個區間去偵測?
執法上的困難是因為他是動態的?
希望針對道路速度管理想法,現行宣導方式有什麼,還未落實或加強的還有哪些。取締作為推力的話,可以先請內政部講一下目前的執法狀況。
關於調整速限,因為現行速限訂定,高公局的意思是無論調整高低會有困難,會回到子維說的那個,把現況落實好是不是可以解決,另外是用其他管道宣導內側車道用路觀念。
就你的理解會是這條嗎?第三十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