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雖然10月1日並沒有討論到我們這個版本的修改,但我還是覺得有義務跟大家簡單報告,上次大家看到的跟這一次看到的確有一些不同,我用比較快的方式來回應上一次大家的意見,讓大家知道我們都有在反應這個事情。

請大家看我們現在手邊有的9月28日的版本,這個版本後來我們做了很大的修改。

本來我們在基本理念裡有語言、科學及人文素養,寫得非常長,現在已經刪了一半。然後也更強調工具的使用,以及柯院長對補救教學的要求,加上了「有感學習」等內容。

原本在「課程目標」裡的一張橫向內容,也應委員的希望,移到後面了。

「在高二分成三軌」原本是空白,是因為高中的內容還沒有決定好,所以我們不太知道這怎麼寫。後來因為我們已經把高中內容仔細調好,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加入學生要如何來學習三軌、來搭配二年級與三年級不同的學習內容。

我們的設計理念,是讓它變成不至於太困難,因為我們覺得學生不一定真的百分之百確定知道自己「一定要走哪一軌」,所以我們要在這裡做一些努力,這是前面比較大的部分。

第6頁學習重點,我們也依課發委員的建議,做了滿多的修改,包括國中對於幾何的學習內容,以及高中的部分,都有盡量去修改。

現在這裡還有一段很長,我們在學習表現或學習內容裡,出現「認識、理解、熟練」所謂的情境呈現、解題的相關字眼,有些可能是見仁見智,或是可能引起大家的誤會,我們都盡量在這邊界定好。

也就是像「理解」那是什麼意思?有了定義,這樣讀起來才不至於我們以為的「認識」跟他以為的「認識」不一樣,我們有做這樣的努力。

基於這些原則,我們參考上次的意見,國小的部分從頭到尾做了很多細節上的調整。

國中部分的修改,除了細節以外,還多了一個對應表,所以調整比較多一點。

高中部分的調整,如果大家還記得,之前我們的第二版在十一年級前是空白的,因為當時我們根本不敢交出來...

所以我想,我們在各個方面都有滿多的修正,也把細節做一些調整,我想這個細節就不唸了,大方向是我們有在努力。

這中間有一、兩樣我要挑出來,可以回應林教授所講的,就是我們在討論「減少普通高中跟技術型高中差別」時,有一些我們做不到的原因。

比方我們這陣子調整到統計方面的議題,統計在數學裡面是非常小的部分,甚至於以前也有委員討論是不是在別的科目裡學,不要放在數學裡面學,可能跟別的科目也有關係,我們是不是不要繼續做這一件事?

但上次課發委員也有詢問,國中統計為什麼都是在三年級教?我們現在依委員的建議,調整成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二年級,每一個年級都有統計相關的內容,把國三的內容打散,適當調整到國一、國二及國三。

因此,我們在高一也教了基礎的統計,其實在條文當中只有「D-10-2 數據分析」一條而已。在這樣的理念下,我們必須把它放在那邊,不太容易做到「把高一的統計移到高二去,換成別的內容」。我們不太敢做,因為違反我們的原則。

第二,我們已經做了比較大的改變,因為依教育專家的說法,函數是非常抽象的事,因此我們這次為了把高一調得跟技術型高中調得比較接近,我們有一個邏輯,也就是我們在高一的時候,盡量把三角、指數、倍數,都在數目的層次上在高一呈現,講到它的函數時,我們就移到高二。

舉例來說,高二教「三角函數」,高一只教「三角比」,因此我們才可以把高一挪出一些空間,減少跟高職的差異,這是我們做的一些努力。

我們還差一個是「向量」,這的確是麻煩的事。我們有被要求跨科跟他們討論這件事,發現物理是高中二年級才用得到向量,所以如果放在高二剛開始,就可以因應了。這一點好像課發委員認為是可行的。

因此,我們並不是很容易把「平面向量」從二年級移到一年級,因為這對整個架構是不對的,除非把剛剛講的統計移過來,否則真的沒有空間了。

我們做了一些努力,使得我們跟技術型高中從一個學期的差別減到1/4的差別,但我們確實已經沒有辦法再做了,我們根據設計的原則及教學的理念,真的只能到這樣子。

當然我也瞭解,技術型高中這邊有服務專門科目的義務,因此可能需要在一年級教向量,特別是C版的學生可能有這個需要,B版可能也有少數學生需要,這部分我就不方便多說什麼,以上解釋請大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