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平台的會議我都有去,基本上重點是把架構做出來,然後讓一般的民眾也可以順利參與,如果由上而下把地方弄得美美的,就不是地方創生,很難由政府端發動,而是平台架起來以後,在地可以主動來做這件事,才是有人的溫度跟情感,這反而是平台本身。其實只要地方體質好,美就會呈現出來,反而是體質的部分。
一般來講,會讓他覺得有參與感,很明確的是像我家的馬路口為何管線一直挖,到底是什麼事?比較是這種東西,不是觀光旅遊資訊,比較不是一般人會想到在政府平台上要看到的東西。
不好意思,我剛剛聽到政委有說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是網頁上第一名,真的是如此,我就點進去看,但是點進去看之後,我發現這裡面的資訊好像還有調整的空間,比如我不會認為觀光是我期待在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需要看到的資料,會認為是私人的事情,反而是後續有這麼多的群組,有客家、青年的,其實會否更深入地參與,其實是要有回饋,也就是在這個會議中提出什麼、是否有被正視,因此就一般民眾的使用情境,應該是在政府會議上談論的東西,可以用手機繼續追蹤、參與,因此在平台上,是不是未來會再有精進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