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可以在立法院遠端(笑)。
每年有 100 個新創可以連結海外各 100 個員工,這樣就有 1 萬人,這 1 萬人可以幫臺灣,這樣韌性就變強了。
我們希望願望實現,但可能是數發部的惡夢,5 年後有 10 家臺灣公司在日本上市(笑)。
第三方支付花了 10 幾年(笑)。
為什麼臺灣的創業家不去其他的地方,所以我們可能要推廣這個概念,這部分如果需要什麼,可能是要努力起來操作。
馬來西亞、汶萊,還有印尼、新加坡這幾家公司在臺灣用的臺灣軟體很慘,我估計差不多 3000。
半導體產業也是,大家也知道有半導體學院。
我也跟部長提一下,現在看起來數位產業自己的動能是有的,但是數位產業是全球性的產業,不只是臺灣的產業,所以薪資已經拉到非常高,數位產業也有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內就胎死腹中,因為資本市場如果沒有打通,募集的資金不太夠,就沒有辦法跟現有的大企業競爭人才;如果海外的人才又沒有管道的話,其實數位產業,我正在看,其實變得很困難。
目前最有可能的是越南,不記得有直接的邦交,但是越南的人數是最多的。
就是政府幫新創在海外招聘,有沒有什麼方式?
因為政府在審查的流程裡面沒有考慮到企業的時間性,而且有不確定性,因為這個不確定性,所以會讓企業乾脆不派人。
人才問題,每次跟政府部門開會都要講半天。
如果是這樣的話,國家戰略的高度就出現了。我一直在觀察某某的市值如果可以拉到這樣子,資本市場是有興趣的,這個語言沒有溝通到,因為只看得懂電商,其他是看不懂的,成功案例還是需要的;民間的做法跟政府的做法不太一樣。
剛剛一直提國家戰略,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但是可能可以再拉長一點思考,如果不發展軟體的話,我們面對少子化,就算我們是成功的產業,以後都支撐不住,因為需要高度的資本、生產力跟人,但是軟體是少數人 base 在臺灣,但是創造的價值可以很高,最重要是可以運用全世界的人,所以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複製也許軟體產業是 2、30 年臺灣的接班產業,但是如果現在不投他,現在就會來不及。
因為你要留,他也留不住。
因此目前來看,出海的速度變快了,數發部就是可以轉譯的時候就轉譯,解釋成並不是這些獨角獸要離開臺灣,但是臺灣也有動能的機會,請大家注意那些,並不是成為獨角獸,這個時候很可能才會有這個環境。
接下來才可以到中小企業,並不是中小企業幫獨角獸,是幾隻獨角獸出去之後,資本市場錯失了,之後再去想辦法,並不是法規的問題,只是不願意投而已,你看現在生技產業,大家願意投了,你說對、錯,也就是持續支持他,有一天就會成功。
我覺得資本市場是現實,只要沒有賺錢,他也不會去,所以這個概念上、方向上是獨角獸拼命出國,跟資本市場重新認識。
而且 J.P. Morgan 都有專門的分析師在寫沛星的報告,那個是最重要的,那些報告才能讓一個不認識的公司被資本市場認得,但是日本有這個優點,臺灣現在做不到,可是臺灣半導體業在臺灣上市,都有這個優點,半導體分析的分析師都要寫臺灣,所以我們還是有一個產業別。
沛星上市去購買股票 85%是來自日本以外的經濟,所以意思是在日本上市不是要找日本的投資者,而是找全世界的投資者,這個是大家現在還不知道,但是這其實是日本上市最大的用意,因為海外有這些報告後,到其他的國家市場去的時候,某種程度就有能見度了。
MOMO 市值來到 3,000 億、1,700 億,代表臺灣的資本市場是想要追逐軟體市場的,只不過看的標的一定要你獲利,他才放心。這個還不夠健全,但是已經有這個動能,所以我也是希望看到幾支獨角獸在海外上市,學人家的經驗再告訴他的資本市場。我補充一下,沛星在日本上市,最大的價值是國際的分析師,把他拉抬到國際市場去,以前台積電之所以這麼成功,有國際的分析是專門寫台積電的報表,但是我們的軟體產業要在臺灣被國際專門寫報告的時間還滿漫長,不只是流通性,是視野的問題。
可是,我們完全沒有看它的市場規模跟占有率,這就是資本市場,如果這個結構沒有改變,不會有軟體公司有能力想要在臺灣上市,因為非常不利,所以我建議的方法是這樣子,讓幾支獨角獸在海外上市成功之後,回來改變臺灣的資本市場,你不小心漏掉了,但是你就回去了。因為我們沒有太多支獨角獸,等到多漏掉幾支,錢跑得比誰都快,我們的看法比較像這樣子,因此我們講現在的問題,像流通性之外,真正的問題是價值的認定,大概是這樣子。
我補充一下,其實臺灣要經過漫長的過程,軟體產業才可以在臺灣上市,最重要是因為過去沒有成功的案例,到目前為止還是有看本益比,對要做全球性的新創軟體產業,基本上是不合適的,因為軟體產業都是攻城略地,有多少資源就用光,因為看的是成長性、市佔率跟獨占性跟價值來看,但是我們製造業思維的臺灣資本市場結構,其實是看你們的毛利率,之後再看別的,我們看軟體不是看不懂、不敢看、也沒有能力看,就算讓它上市了,大家不買它的股票,就是 PChome 跟 MOMO 最大的差異,兩個的市值是 1,700 億跟 70 億,可是營收差一點點,因為獲利率不一樣,就是這樣而已。
它上市的獨立董事,也就是主要的監察人,日本上市 CEO 並不是最重要的,日本是最重要的,它的誠信問題是第一個考慮。
是未來台積電。
就只有這樣,謝謝。
我們也做不到,我們試圖要幫他們翻牆。
沒有(笑),我們做不到。
一般大家可能會以為中國這一些廠商其實被我們綁得很嚴重,其實是沒有的,因為事實上在中國境內也不需要我們的服務。
我想政委知道,很多其他政府不一定瞭解我們在中國大陸,事實上並沒有賺到任何1元,因為我們也綁不了。
Google某種程度還好,有一種說法是歐盟的動作比較慢了一點,因為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比較不一樣,而且某種程度是綁兩個服務,其實是search跟chrome,某種程度chrome還有其他選擇,但是search選的不少。
現在還在觀察,不知道衝擊會多大。
這個社群可能會更蓬勃一點。
如果未來unbundled反而變成沒有能力自己維護,因為Google可能沒有辦法跟所有的小廠商,不是收錢、不然就是變成他們得自己來。
像螢幕的supply,可能也是沒有touch,就是多這個解決方式。
就像剛剛講兩萬五千種小眾、小品牌的,我不知道這個會不會是臺灣代工?
我們內部在準備資料,也沒有考慮到對ODM的影響,這是最特殊、只對台灣會產生的影響,如果政府想要瞭解這可能對ODM的影響,可以找一下對ODM的廠商。我自己覺得臺灣硬體代工有長期的部分,Android供應的部分其實是滿大的。
不過換一個角度,現在也是稅的觀點,就是美國跟歐洲的競爭,看這個趨勢也是越來越明顯了。
現在雖然是unbundled,但是大多數的user是要search,可能更麻煩是要下載search,它的裁罰如果從anti-trust的角度來看,七年來,某種程度也是歐盟的觀點。
某種程度它這個決定是從七年前開始做。
而且中國都自己會再發展……但是如果這個發展下去,或許會加速這一個部分,如果政委想要瞭解我們的說明,我們就藉這個機會說明。
我們只是想要來說明一下,對臺灣ODM產業可能影響比較大,品牌商在減少,而且品牌商進入Android的門檻會變高,我們的供應鏈可以談的power就減少,等於buyer越來越少,事實上就算沒有歐盟的因素,現在看Android phone已經出現這種現象。
所以這本來就已經存在了。Google也沒有說不行,只是歐盟認為我們綁得太嚴重一點。
不算是我們CTS的認證?
這個是Nokia?
這麼酷!
這個可以上網嗎?
我們比較不希望走向收費那一塊,但是如果收費是歐盟希望的某種公平競爭,我們有估算勢必會造成Android的手機會上升,現在Android平均單價是iPhone的一半,某種程度對使用者是一個選擇,價格上升當然是一個競爭的情況。
但不只這個部分,有幾點:像包含Android的部分所謂的更開放,不綁Bundle的話,其實本來Android,像三星老實說可以自己再開發,不過在概念上是歐盟傾向於建議我們要收費。
這件事對搜尋可能影響不太大,因為大家都還要搜尋。chrome當然對我們可能是有一些影響,因為消費者要重新下載,但對於開發者來講,像大的OEM可以尋找自己的夥伴,這也是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