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我們預定在明年度會開始進行國內飲食指南的修正,相關的修正也會參考美國飲食指南及國際相關的實證,其實在我們的飲食指南,蛋白質的部分,已經有把豆類放在前面,以豆、魚、蛋、肉類作為建議攝取的順序。
第二,已經參考16個國家、37位科學家組成的「EAT Lancet」委員會,我們已經提出植物性為主的飲食,我們會出相關環境友善的飲食手冊。
第一,有關於永續的部分,衛福部已經在推「4E」,這個是飲食、運動、環保及經濟。
這個案子已經在109年12月24日,邀請相關的提案人來瞭解,主要他們的訴求是基於氣候變遷,他們希望是以去除肉蛋及動物奶來規劃我們的飲食指南,針對這個提案人的提案,我們是有四點的相關回應,所以我們建議是不要列入協作會議。
那是只有碘。
預計年底會訂出來。
可以。
總結:鉀是維持個人滲透壓衡定的重要電解質,因此我們會鼓勵國人要多攝取鉀來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病,國健署也會在今年訂定鉀的營養素攝取量。因為碘有涉及胎兒的認知、發育,還有人體的代謝,所以這部分是在104年至於106年就有修訂碘的攝取量,民眾攝取鉀與碘,這個營養素都要充足,才可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碘的主要食物來源除了我們知道的海帶、紫菜等等,還有碘鹽,這邊是含碘的營養素最穩定的來源,國人碘的營養狀況,其實是剛好有達到這樣的標準,在學童跟成人的部分,這個標準是100至199(微克/公升),這一條線是100(微克/公升),所以是差不多,但是其實也沒有達到上線。在孕婦的部分也希望更高,所以這一條線是低標(150(微克/公升))。
在世界衛生組織這邊所提到的高血壓相關指引部分,有特別提到要減少鈉的攝取及增加鉀的攝取,最好達到鉀跟鈉是達到1比1的比值。鉀為何跟碘相關?因為碘是重要的營養素,我們的碘是有碘鹽在國民健康的部分,會推展碘鹽,本來是碘化鉀或者是碘酸鉀,我們現在看到碘的營養素,主要有包含像合成甲狀腺素、腦神經、心智功能,如果碘不夠,也會影響小孩子。
從這邊可以看得到,WHO是有建議成人每一天的鉀離子的攝取量至少要3,510毫克,大家可以看到其實國人平均鉀的攝取量都沒有達到我們建議的攝取量。在食鹽的部分是相反的,食鹽跟鈉的攝取量是過量的狀況,所以就十大死因來看的話,我們連續八年在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疾病都是在十大死因的排名之內,而且還有越來越往前的趨勢。
這個是鉀的營養素,包含體液的平衡、血壓的調整、預防水腫、神經傳導及肌肉收縮等等,食物的來源是除了天然的食物之外,我們也有提倡減鈉鹽的部分,減鈉鹽主要是以氯化鉀來代替部分的氯化鈉。
大家好,今天來跟大家講一下,有關於鉀的營養。
我是國民健康署,這邊講到知情權有風險跟好處,知情權不能只有風險在哪裡,要標都要標,包括有什麼好處,如果只有標看起來警語那就是壞處,那添加物也要把好處放進去。
雖然這樣的分析是可以提供相關的統計數據,但是我們並沒有辦法瞭解相關的事故傷害發生情境,因為要先瞭解這個很內部,也就是它的背後原因,才可以做相關的防範,所以其實這樣的計畫執行效益也是有限,以上說明。
說明一下,事故傷害監測是跨部會的議題,像交通部、內政部、教育部及衛福部都有相關的權責,像交通部的部分,包含交通的統計資料,還有內政部警政署是在道路交通事故的部分,衛福部是有事故傷害的死亡統計等等,剛才健保署是有提到例如像傷害病患就醫的申報資料,所以這一些資料是散布在各個不同的相關單位,在本署之前是有辦理事故傷害的監測統計跟加值運用的相關計畫,這個計畫是取得事故傷害的次級資料分析。
另外有一個小意見,我們放在交通的部分,如果在冬天要調整時間,早上可能會比較暗,小朋友要上學的安全問題可能也要考量,以上。
所以其實就文獻來看,他們認為如果讓大家多運動的話,反而應該有一些其他的策略,因此在國民健康署及體育署,我們為了國民的身體活動,就有一些相關的手冊、影片等等來宣導,讓大家願意來活動,也希望把身體運動結合到不同的場域裡面,例如:像社區、職場及醫院等等,對於相關的影響並不是這麼大。
我們從教育部體育署運動調查發現,民眾不運動的原因,其實反而是沒有時間、懶得運動及工作太累,倒沒有看到跟日照時間相關。
我們要討論的是作息健康,其實我們有看國際文獻,有關於日照時間與身體活動之關聯,其實在學童身體活動的部分,有顯示小幅度地提升,不過在18歲至64歲民眾的部分,其實就沒有顯著影響,因為要影響的身體活動,除了日照時間之外,還有像東北季風的下雨天,這個都會影響身體活動。
大家好,我是衛福部的研究員林真夙,這一次負責有關於國民作息健康的部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