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系統有辦法再更增進做到這個地步時,或許在決策層面可以將這個分析的結果散給各部會,形成真正部會top down的政策型計畫。
第二,剛剛大家都有提到,原先在第一個報告裡面所講的政府科技計畫資訊網,目前所做的任何功能增進,使都還是著眼於管考的角度、著眼於在事前規劃時能否弭平重複的問題,但是沒有辦法更積極提出剛剛幾位委員點到的,也就是有無辦法做一個gap analysis,告訴我們國家目前有哪一些缺口,這一些缺口很可能是由哪一些部會來承接此任務。
我們目前對科技計畫追蹤、績效追蹤有無辦法設計到這一個階段,也就是後續要追蹤多久、要如何monitor搭配的工作計畫之後所實施的效果,因此這一個部分還有一些討論的空間。
這個東西事實上就會牽到後面,完全不是用科技計畫、科技預算的經費,但是整體施政的結果,而且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會去monitor效益展現,我們促進了多少新生兒的健康,這個是需要後續研究跟工作投入。
接下來要產生所謂的價值,必須要透過衛福部其他的工作計畫,比如要先做過經濟評估,因為篩檢總共有七個項目,我們要擴及補助到九個項目,也就是多兩個項目的時候,這時從預算支持的角度去看要投入多少的資源,產生的影響是多大,這裡面的cost benefit要不要先算過?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做全面的施行?
我舉一個例子來講:像我們關注兒童的健康與安全,有一些是做新生兒篩檢,但我們科技計畫可能某一種態樣是屬於新生兒篩檢的技術研發,事實上技術研發出來之後,在這一期科技計畫當中,充其量只能告訴你們技術研發出來了沒,比如經過學術界國際雜誌同儕評比,確立valuation這個技術是可行的,但問題是科技計畫到此就結束了。
我非常同意剛剛何處長講的遞延,但現在現行科技計畫的任何追蹤機制中,是否有辦法追蹤到遞延何時產生,以及「價值主張」何時會展現出來?
第一,剛剛提到績效的部分,事實上不同部會的科技績效展現可能有不同的態樣。
衛福部的朋友第二次代表發言,謝謝委員跟長官的指導,我們這邊補充兩個意見:
另外,經由今天的討論,假設院裡面希望由科政中心整體政府科技資訊網接手所有工程的話,我們也很樂意配合。
再者,剛剛也有提到這一個系統必須要跟科技部或者是國發會原來系統的介接,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克服。
我們也希望有一些精進的題目,其實還不曉得是否run得成或是否有問題。
因為我們的系統事實上剛做好而已,大概準備在去年前三季做一些部內單位的事情,希望在第四季的部內使用。
但是一層層捲上來收合回來綱要績效的部分,則又落回到人工的階段,包括國發會跟科技部都會跟我們要管考的週期,月報或季報或績效報告等等,我們還是得人工式地從自己系統裡面搜來的資料撈出來,再回填回去,不管是GPMnet也好,或者是政府科技資訊網也好,因此現在系統的架構暫時是長這樣。
我們也很感謝科政中心在GRB跟最底層的執行計畫中間讓我們介接,將來計畫主持人承接衛福部的計畫之後,事實上只要填衛福部的系統完之後,我們就可以匯入GRB去。
接著會到新聞計畫、執行計畫,讓主辦的同仁去檢查正確性,然後接下來要發包計畫以後進來的資料就會到最底層的執行計畫,讓計畫的主持人填進計畫所有的內容,以及將來追蹤期中、期末報告等等。
目前的狀況是,最右邊的這個是我們委託一個公司建好的系統,資料的道路倒出其實還沒有完全自動化,包括年度綱要計畫的內容沒有辦法直接從剛剛所講的政府科技計畫資訊網直接導入到部內的系統,目前的折衷辦法是部裡面的管考同仁要把自己已經通過行政院核定的年度綱要計畫內容輸入進去這一個系統中。
第二,跟大家簡單介紹衛福部最近新做的管理平台,整個系統架構——請看到最右邊這一排——我們嘗試從綱要計畫到細部計畫,再到最後的執行計畫,執行計畫很像剛剛講的GRB的部分,不管是包出去讓人家做的,或者是衛福部裡面具有研究能量的團體或者是機構可以做的研究計畫。
再來,現在行政院要推「零基預算」,到時候跟整個作業流程或者是作業方式可能要如何搭配,這個也需要再更多的討論,這個是第一個部分。
大家可以想見我們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嚴峻、多樣及複雜,已經很少有單一部會可以提出一個計畫並解決一個社會問題的簡單邏輯了,所以如何讓部會間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及管道去針對相關的主題去提出計畫前真正有整合的作業發生,我們要再精進。
第二,我覺得這是更大的問題,也回應到前面的報告。因為這一個時間的短暫,光部會自己內部提出一個計畫送出的時間就很短了,更不要說跟相關部會討論跨部會間需要合作的項目、該怎麼分工,在今年的作業流程中完全不存在。
第一,這一些新興政策計畫的醞釀、規劃時間其實是非常非常短,剛剛講了一個月或者是一個禮拜。
我們為什麼講這一件事?我們發現這整個流程中,就衛福部的觀點,我們有很多要再改進的地方,也希望院裡面可以給我們指導跟協助,共三件如下:
事實上從通知到各部會提送的中間時間總共有兩波的計畫提送,第一波的時間是一個月,第二波的提送是一個禮拜,到了會報這邊審議完成說這一個構想可行,大家開始寫計畫書、交出計畫書至科技部,事實上只有一個月。
今年整個先期審議作業流程其實是非常多變化,左邊是原先在去年底的時候,科技部跟會報辦公室公告給各部會遵循的流程,右半邊是會報根據辦公室來作的一些配合,我們只講新興政策的部分。
至於下半部是各部會各自施政所需要的一些科技研發項目,在衛福部就是剛剛所講的,我們現在採取一個用最大的指導原則,從白皮書看整體的規劃,這邊希望避免掉主題選擇篩選或重複的問題。
提出來的計畫事實上是會回到院這邊,由科技會報辦公室作一個整體的檢視與盤點。
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這幾年政府科技發展的計畫類別及額度的演進,自97年至104年、106年及107年,名詞是五花八門,簡單來講這一個中間的紅線一分為二,上面的那一群計畫其實都是配合行政院的大政策,這個部分事實上都是各部會呈行政院的指示項目去做。
事實上,衛福部嘗試把大藍圖畫出來,接著衛福部底下各單位要提科技計畫的時候,就應該要遵循這一個藍圖去作設計,規劃自己小單位要做的事情,這樣就避免前面講的可能會重複的問題。
在八個主題底下,我們知道有一些問題事實上跨主題間會發生連結及合作的,我們把它稱為是整合性的議題,大概是有三個議題,一個是跟高齡化有關、一個是跟少子化有關,最後一個是跟以人為中心整合性醫療照顧體系發展有關。
我們後來討論完的結論大概有八個重點的科技施政目標,也就是從社會福利體系、照顧服務體系、健康幸福社會、醫療服務、相關疾病、安全生活環境、基礎建設及配合產業。
簡單來講,衛福科技施政的願景、策略目標展開之後,看看科技要如何幫助部去達成其施政策略目標。
因此我們從104年底開始做一件事,我們花一點時間去擬訂一個衛福部至2025年為止科技發展的政策白皮書,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這一個政策白皮書在去年底完成,但是現在是在做最後的階段。
但是這樣的做法會很明確效率,也會顯得我們的研究事實上是沒有系統的。
我們過去都是用人工的方式去看看各單位提出來的計畫會不會有相關或者是重疊的部分,然後再真正組合計畫出來之前先把那個處理完成。
第一個部分,有關於107年度配合行政院開始施作的整體施政計畫的規劃,事實上先講衛福部整體科技施政的藍圖,因為衛福部所轄範圍非常廣泛,所以過去提計畫的方式,事實上是由各單位提出來,在部裡面從衛生署時代開始到現在,大概有十多年的時間,我們都在把自己的綱要計畫送進科技部、國科會之前,做了很多的努力,是在弭平各個部、署裡面提出來的計畫之間是不是會有重疊的問題,這個是回應葉副想要詢問的其中一個重點。
今天報告的內容大概是依據會報辦公室交代的兩個部分:第一個是有關於衛福部在整體科技計畫規劃方式跟大家作一個簡單的介紹。第二個部分,部內最近也建置完成自己的計畫管理資訊平台。
謝謝主席。